本站公告: 致力传播美好的艺术。

汪云山作墨彩《细柳蝉鸣图》烟灰缸

艺术新闻 艺微客 501浏览 0评论

​早在1540年中国的广东就已出现烟草,但那时国人抽的是旱烟,烟具是烟袋。1903年,世界卷烟托拉斯美烟公司来中华就地产销卷烟。随着卷烟在中国市场的出现,烟灰缸便开始生产使用。这件瓷质烟灰缸(见图)胎质细腻、釉色莹润,绘画精致,款字工整,为民国瓷器的精品,是景德镇华丰公司生产的。

这件造型简洁的墨彩烟灰缸,整个画面只用了黑、绿两种主色调,用深浅不同的墨彩勾画出主副分明的柳枝;用深浅不同的绿彩勾画出柳条上稀稀疏疏的柳叶,通过柳枝和柳叶的曲线变化,描绘出微风下柳条飘动的韵律。在那飘动着的柳条上停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寒蝉。浓淡不一的黑彩写实地勾画出了蝉的头部、背部、腹部、紧紧抓在柳枝上的两只强壮的前足、三对后足。我们往往用“薄如蝉翼”来描述物品厚度之小,在这薄得几乎看不见的蝉翼上却用淡淡的黑彩勾画出那细细密密的经络。

单看“秋柳”,柳永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寓意离别的伤感;单说“寒蝉”,柳永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意秋后的蝉儿命折旦夕,给人以凄凄惨惨戚戚的离别愁绪。这瓷画是用来表示离别愁绪呢?还是有其他的寓意呢?换一种思路,笔者查阅了“寒蝉在柳”的相关寓意是:一般用来形容学艺数多不成,晚成大器之中运之数。有此运者博识多知,无奈数艺不精,缺乏自信,为寂寞寒苦之像,散漫失意之状。如专心进取,努力攻读,最终将会成功。无论“秋柳寒蝉”还是“寒蝉在柳”都寓意凄苦悲凉。一般民国定烧瓷上的画作表达的都是蒸蒸日上的美好祝福,这种寓意凄凉不得志的画作不会出现在瓷器上。因此还有一种积极的寓意:细柳蝉鸣。虞世南《咏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居易《闻蝉》:“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范成大《初归石湖》“当时初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中。”这从器物上黑彩所写的“茶烟 琴韵 书声”题句可以看出其积极意义。

制瓷者何人?落款是“庚辰季冬 汪云山作”。查阅资料得知:汪云山又名汪林,民国时期人,师承汪野亭,生卒年不详。1940年抗日战争处于白热化时期,中国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汪云山结合自身的状况希望自己及中国老百姓远离凄苦的生活,希望自己有一日不被生活所迫而能专心攻读某一专业,正如他所题的“茶烟、琴韵、书声”那样,能够有“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的美丽闲适的生活。

然而,在“汪云山作”后又有题字“掀叔留念 灿侄敬献 三十年春于昌江旅途”。因此笔者推测该瓷器原来应是汪云山的私人物品。这样一件属于汪云山的私人物品又怎么变成赠送之礼呢?黑彩题字字体不同,落款的时间也不同(前者1940年冬,后者1941年春)。笔者认为后面落款应是后题覆烧。该烟灰缸被灿侄这位仁兄相中,并要汪云山忍痛割爱,用此来转赠给了自己的叔叔。

读瓷如读人间故事,汪云山是师承汪野亭,擅长山水画作的民国艺人,精心制作的这件烟灰缸,也算是以物怡人。我们在赞叹民国瓷艺精美之时,也享受着现在的“茶烟、琴韵、书声”。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汪云山作墨彩《细柳蝉鸣图》烟灰缸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