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致力传播美好的艺术。

孟宪钧:清代藏书一隅

艺术新闻 艺微客 464浏览 0评论

  清代刻書概況

  

  有清一代,從順治到宣統,歷十一朝,計百六十七年,不到三百年,是中國最後的個封建王朝,也是離我們最近的「古代」。從印刷事業的發展和刻書來看,清代是相當發達的,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刻書地區更加廣泛。除傳統的刻書中心江蘇、浙江、安徽丶福建等省以外,從南方到北方,全國各地都有刻書。

  二是數巨大。無論從刻書規模丶數量,還是現存數量來看,清代的書都是最多的。

  三是印刷技術更加全面。不僅有普通的雕版,還有活字技術(包括木活字、泥活字、金屬活字)。套印技術不僅有雙色,還多至五色六色,如《古文淵鑒》、《杜工部集》版畫方面作品很多,無論是皇家還是私家,都有精彩的作品。皇家的如康熙、乾隆朝的《圓明園詩圖》、《避暑山莊詩圖》、《南巡盛典》;私人刊刻的有康熙時《凌煙功臣图》、道光時《鴻雪因緣圖記》、咸丰時任渭長的四種(《列仙酒牌》、《於越先賢傳》〉、《高士傳》、《劍俠傳》)。同時,清代還採用了西方的銅版、石印等新技術來印刷圖書。

  從時間上看,清代刻書可分為四個階段:

  一 早期,仍然保留明代刻書風格。順治一朝,國亂初定,受財力所限,刻書較少,風格沿襲明代。特別是宮廷刻书繼承了明經廠本的風格,多黑口,趙體字,字大如錢,用白棉紙或開化紙,紙白墨黑,十分精美。

  二 康、雍、乾三朝,國力鼎盛,文治武功,極盛一時,逐漸形成比較典型的清刻風 格,出現了一批精寫刻本,多由著名學者校 勘、著名害家手寫上版。

  三嘉、道時期,仍能繼承前朝餘緒,不乏佳作,但總體上呈下降趨勢,稍遜於前朝。

  四清代末期,特別是同治、光绪朝以後, 國力衰微,印刷事業逐步衰落。當然,無論宮廷官刻,还是文人家刻,偶爾也有佳作出現, 但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

  金冬心文集

  金冬心的文集是清代精刻本中最具代表性的上乘佳品。因為刻本多出於名家之手,常常—葉就是一幅精美的書法作品,甚為難得。金冬心的來子流傳下來更是少中又少,稀如星風。

  金冬心,原名金農,清代傑出書画家,“揚州八怪”之首。《冬心先生集》堪稱私家刻书的白眉,歴來講古籍的教材無不提及,由鄧弘文仿宋書寫。過去許多著述將之歸於金農自書,实在是以訛傳訛,並無實據。除《冬心先生集》外,《冬心先生续集自序》由乾隆年間「西泠八家」 之首丁敬手寫上版,大字,每半葉才六行,版式舒朗,比 《冬心先生集〉流傅更少。(冬心齋研銘》 雍正刻本,也是廣陵般若庵刊,極稀見。其他還有《冬心先生續集》、《冬心先生番竹題記》、《冬心先生三體_》 、〈冬心先生自度曲》、《巾箱小品》、《冬心先生題盡記》、《冬心先生雜著》等。《冬心先生雜著》(六種),嘉慶時由著名書法篆刻家陳鴻爵(號曼生)刊刻,收冬心先生研銘、画竹題記、画梅題記、畫佛題記、自寫真題記、画馬題記,名声雖不如其他幾種顯赫,但版刻風格古樸,流傅亦稀,深受藏家喜愛。

  一般意義上指精美的軟體字寫刻本。從康熙朝起,内府刻印圖書挑選工楷善書的人擔任缮寫工作,民間私刻也請有名的書家精心缮寫後付刻,興起手寫上版之風,形成所謂軟體字。軟體字也叫元本字,指書家以歐顏柳趙等館閣體手寫上版的字體,以區別於倣宋的方塊字,受到後世追捧。

  我認為,精刻本指那些校勘精審、刻工 精雅、紙墨倶佳、裝幀考究的清代精品古籍。 從字體上看,精刻本多數為寫刻本,上面提到「康雍繕寫工,乾嘉校勘細」,實際上精刻本並不限於康雍乾嘉。除了手寫上版和影宋元本外,還有一部分是康熙時張純修語石軒刻《飮水詩詞集》、乾隆 時查氏澹宜書屋的《絕妙好詞箋》、江砚農刻《體陵集》。隨著時間的推移,古書日稀日少,康乾時代距今已經二三百年了,經過一些有識之士的大力提倡,並身體力行,這些清代精刻本的價值逐漸為人們所承認。六十年前 《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乙編》 將清刻之「精善稀少」之本加以著錄。時至今曰,清代精刻本已當之無愧地列入善本了。

  清代家刻特點

  清代家刻是很值得一說的,不僅數量大,刊刻也精。從内容看,經、史、子、集四部都有。若細分,有以下的不同:

  ―、刊刻當代人的著作《即時翅述》。 文集類如王士禎撰《漁洋山人精華錄》(康熙);詩集類如金冬心撰《冬心先生集》 (雍正)、鄭板橋撰《鄭板橋集》(乾隆); 金石類如劉喜海纂輯《金石苑》(道光);科技類如吳大澂撰《權衡度量實驗考》(光绪)等,這些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二、是前代初刻本和首次重要刻本。 如嘉慶年間阮元摹刻宋王厚之《鐘鼎款識》;

  又如元人白樸《天籟集》,元明兩代僅靠抄本流傳,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〇)王皓寫版付印,才有刻本行世。

  宋人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明人陶宗儀有寫本,於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由松江張氏松桂讀書堂刻。

  明弘治間都穆《金薤琳稂》 原刊本稀見, 目前通行者多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汪氏刻本。

  三、是摹刻、倣刻前代(宋元明)旧籍。這一派稱為復古派或版本派,是代表清代雕印藝術的精刊本。如康熙時張氏澤存堂《小學五種》摹宋;缪曰芑《李太白集》倣宋:雍正項絪《韋蘇州集》倣宋;碧筠草堂《笠澤叢書》倣元:顧千里《爾雅》倣明:咸豐海源閣《蔡中郎集》倣宋。

  復古派或版本派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算黃丕烈在嘉慶至道光期間刊刻的《士禮居叢書》和光緒年間黎庶昌與楊守敬影刻的《古逸叢書》了。《士禮居叢書》由清代著名藏書家黃丕烈刊刻,其中的《周禮》、《國語》、《國策》、《焦氏易林》、《洪氏集驗方》等均影摹宋本,並且延請當時的名家手書上版,顧千里校勘,不僅内容精審,而且形式精美。而《季滄葦書目》、《汪本隸釋刊誤》等都是黃氏親自手寫上版,字劃圆潤而蒼勁,刻印倶佳,可以作為識別黃氏題跋手跡的重要參考。《古逸叢書》是晚清精刻本的傑出代表,有學者認為,它足以與宋槧元刊「爭光比烈」,被傅增湘先生目為 「下宋本真跡一等」。

  許梿写刻本

  許梿,字叔夏,號珊林,浙江海寧人。官至江蘇糧儲道,史書上說他「吏事精敏」、「日不廢學」·是當代著名戲曲評論家·梅蘭芳的祕書許姬傳先生的曾祖。許梿善書法,尤其擅長篆書、隸書,知名天下,常為友人題寫書名、序跋。如為翟雲昇著《隸篇》題寫篆書書名,有人誤以為《隸篇》是許梿所著:為《話雨楼碑帖目錄》用隸書撰寫序言。其書法作品流傳很少,難得一見。寒齋藏有許梿詩稿和篆書楹聯。而他楷書善歐體,一手歐體字·清剛秀勁,常親自手寫上版,《笠澤叢書》、《字鑒》、《六朝文絜》均是其手寫上版。許梿喜歡刻書,所刻之書皆精善。他刻書年代跨度大,歷經嘉慶丶道光丶咸豐三朝幾十年。他有個愛好,喜在初印本上鈐蓋自己的藏書印,如《六朝文絜》初印本上就鈐有各式印章七方之多。

  許梿刻書極嚴謹、認真。内容上,他都要重新校訂。比如《笠澤叢書》,之前衹有雍正刻本,四卷,補遺一卷,共五卷。許梿參照了各種本子,詳加校勘,輯為九卷本。二是寫版、雕工、紙張、印刷、裝訂,每一個環節都很講究。三是流傳下來的不多,所以藏家追逐不已。最有名的《六明文絜》,他自己手寫上版,朱墨套印,被視作「書林尤物」,當時就供不應求,為道光時期代表作。而《洗冤錄詳義》加入自己的實踐經驗,重新繪製了骨骼解剖圖,是《洗冤錄》中最有名的版本。其他的還有《金石存》、《古韻閣寶刻錄》、《趙書天冠山詩》、《產寶》、《外科正宗》、《刑部比照加減成案续編》等。

  清代著名的书家和刻工

  著名书家很多,我舉其中—些。殿版书中,有于敏中、彭元瑞、劉墉,他們都曾為御製詩文寫樣上版。

  私家刻书中,有林倍(林倍四寫),餘集 (《秋室百衲琴》、《志雅堂雜抄》、《庚子銷夏記》)、陳皋(《蔗塘未定稿》、《吾盡吾意齋樂府》)、許梿(《金石存》、《六朝文絜》、《古韻閣寶刻錄》)、許翰屏(胡克家、士禮居黃氏、享帚樓秦氏、平津館孫氏、 藝芸書舍汪氏、張古余敦仁)、吳讓之(道光 揚州刊本《心嚮往齋詩集》)等。

  刻工中,嘉興夏舜臣刻《無聲詩史》, 吳郡程際生刻《堯峰文抄》,旌德李士芳刻 《笠澤叢書》 、《韓文類譜》,吳郡鄧弘文刻 《冬心先生集》、《閣帖考證〉、《冬心齋研銘》,金陵劉文奎、劉文楷兄弟從乾隆到道光刻《釋名疏證》、《封氏聞見錄》、《平津館叢書》等等。

  此外,還有穆大展、顧晴崖、夏天培、柏士達、吳玉田、徐元圃、任有容、饒宗舫、陶子麟等皆一時著名刻工。至民國時,文楷齋刻書最為著名。

  選编自《纸潤墨香話古籍》。圖版為小殘卷齊所藏。

  来源:文章来自《藏品》2010年6卷

  注:经作者同意选载,文章未经作者审阅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孟宪钧:清代藏书一隅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