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致力传播美好的艺术。

李擎‖宋庄的宿命

艺术新闻 艺微客 567浏览 0评论

        近两年来,有关宋庄的未来走向问题,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宋庄会在政府政策的干预下,逐步走向商业气息更加浓郁的文化创意小镇;有人认为,宋庄的土地与宅基地问题比较复杂,会继续维持现状;还有人悲观的认为,不管宋庄的未来如何变化,宋庄气数已尽。        我是在读本科的时候知道的宋庄,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尽管很早就知道了宋庄,但那时对宋庄的了解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识只是停留在雾里看花的阶段。直到2013年下半年,我正式辞掉学校的工作并开始北漂以后,才逐渐对宋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系统的认识        如果说20多年前的宋庄只是一个地理概念的话,那么,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宋庄无疑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的概念,或者是一个文化的标志。按照最新的说法,现在的宋庄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个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第二个是,共生机理最完善;第三个是,社会影响最著名。事实上,对于每一个真正眷恋宋庄的人而言,不管是艺术家、音乐人、诗人,还是摄影师、策展人、画廊主等,宋庄早已成为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早已成为了他们借以表达命运变迁和情感起伏的一种色彩,一首摇滚,一行文字,抑或是一个镜头。        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宋庄早已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了。因为,现在的宋庄除了承载着艺术家、音乐人、摄影师、诗人、策展人,以及画廊主等群体的理想与愿望之外,各种餐饮、休闲,以及各种与传播、培训、制造相关,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商业活动也在这里开展的如火如荼。这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宋庄早已从“真空地带”走向了“有氧运动”;另一方面说明,宋庄的社会生态已经由单一话语权的存在转向了多种话语权的共生。        如果从世界几大艺术区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区由于受到科技、金融、时尚、产业等几大要素的相互作用,势必会发展成为综合性艺术区,比较典型的如美国苏荷艺术区、伦敦南岸艺术区、巴黎左岸艺术区,以及我们的798艺术区。就拿美国的苏荷艺术区来说,大约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美国由于商业萧条,苏荷一带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废弃厂房和仓库。于是,不同地区的艺术家开始汇集到这里,就连现代艺术大师劳森伯格等也在这里建立了工作室。同时,20世纪五、六十年代恰好是抽象艺术的兴盛期和波普艺术的发端期,后来,几家知名的画廊纷纷在苏荷诞生,艺术的兴盛与商业的孕育使得苏荷艺术区成为了一块备受关注的精神高地。        再比如我们的798艺术区:由于797厂、798厂等几家单位在本世纪初整合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是,资产得以重新组合后,闲置出了一部分厂房、仓库和房屋。随后,一部分有意识的艺术家开始在这里建立工作室。也恰恰是因为798的一部分厂房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风格,再加上798处于相对繁华的地段,有一种天然的秩序感和艺术感,所以,进入21世纪后的这短短十几年,798得以迅速发展。在798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房价渐高等种种问题的出现,798出现了一个现象:艺术家越来越少,商业机构越来越多。任何事物的发展始终受到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的影响,阶段不同,影响就不同。至于未来的798会走向何方,似乎也没人能说的清楚。        假如以798艺术区来比照宋庄的话,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此类推。因为,从内因来看,宋庄涉及几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比如,土地与宅基地的问题、地理位置的问题、社群构成的问题,以及价值多元的问题等等。事实上,与798艺术区相比,宋庄的先天优势比较明显,比如,由当代艺术而形成的特有的历史资源优势,长期积淀而成的精神优势,以及完善的共生机理优势等。基于此,虽然现在的宋庄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依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音乐人、摄影师、诗人、策展人,以及画廊主等在这里集结,在这里疗伤,在这里创业。        其实,艺术是艺术家个人的事情,似乎跟艺术区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况且,随着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平台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与思想互动似乎也不再是难事。著名批评家曹喜蛙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正在或即将进行一场“蒲公英”运动。他认为:“当代艺术家由北京分散到全国各地,在全国各地形成当代艺术区,既有助于增强当代艺术的发展后劲,也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著名批评家杨卫先生也曾在《亲历宋庄兴衰》一文中感叹道:“我们不必叹息,也没有必要担忧。因为现实社会本来就没有桃花源。所以,我们还得继续自我的流放,还得在动荡的现实与颠沛的人生中,重新寻找艺术的超越”。无论曹喜蛙先生认为的这场“蒲公英”运动如何进行,也无论杨卫先生推崇的这种“自我流放”能否实现,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其他城市,艺术区的存在,确确实实是既可以满足个人的精神诉求,又可以为一座城市的发展提供一些纯净的空气。所以,如果你去现在的宋庄仔细寻找的话,在某些角落里,依然可以呼吸到这种纯净的空气。        前不久,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已经整体搬迁到了通州。于是,有人认为,城市副中心的崛起,恰恰是宋庄走向灭亡的标志。从昨天的圆明园到今天的宋庄,从今天的宋庄到未来的宋庄,我个人认为:宋庄的历史使命早已完成。对于早已完成历史使命的宋庄而言,存在也好,灭亡也罢,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因为,在我们的整体生存环境越来越糟的情况下,宋庄也不会独善其身。李擎,80后,山东淄博人,文学学士,批评家、策展人、媒体人。2013年辞去教师工作,并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活跃在北京,主要从事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先后策划个展、群展、艺术论坛、文化项目30余个(场),有多篇批评、访谈文章和多个展览项目入编《艺术品鉴》《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等杂志与文献。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李擎‖宋庄的宿命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