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蛟老师、赵锦平
鲁金林、陈太明、顾士良
赵锦平
文/苏光灿
水乡兴化,总有这样一批人,喜欢忙里偷闲搞点小文艺,诗词歌赋,翰墨丹青。我的学长赵锦平就是这样一位文艺范,痴迷丹青,三十多年不改初心。这让我想起李清照的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赵锦平作品
与赵学长神交三十多年,记忆如同他的山水画一般“山色空蒙”。三十年前记得他画的一幅老鹰,三十年后再次添加微信,他的微信头像还是那只老鹰。除此之外,我们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握过一次手,甚至没有见过一次面。
人生,就是这样传奇。
赵锦平作品
当代兴化人,我最佩服两位,一位是我的师叔毕飞宇,另一位就是我的学长赵锦平。毕飞宇是阳春白雪般风风光光,赵锦平是下里巴人般平平常常。毕飞宇用他的阳春白雪的笔,写出了下里巴人的苦乐。赵锦平用他下里巴人的手,勾画出阳春白雪的境界。
艺术,就是这样神奇。
赵锦平作品
看赵锦平的画,如同读杜甫的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绘画艺术,方寸天地。赵锦平的画,本身就是装在画框子里的了,精致是他绘画的一大特色。不管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还是“一只白鹤上青天”,都如同含在窗子里的千秋雪一样,让生命定格,让艺术永恒。
如果说含在窗子里的画是精致,那透过门缝看到的则是细腻。杜甫把万里之外的场景,放到了他的门缝里去看,诗意顿生,气象万千。赵锦平国画里的细腻,可比杜甫的“门泊东吴万里船”。细腻源自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观察,对生活的体悟。难怪,他的画中总有那么点灵性、温柔与平和,似轻轻诉说,如低声吟唱。
绘画,就是这样新奇。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的国画,一路走来,是艰辛的。童年时光,我们同处兴化边陲,穷乡僻壤,饭都吃不饱,哪里还谈得上艺术。他却与众不同,痴情三十多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抱得美人归”。所以,看他的画,还要看得见他的“灵魂”。
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说:“万趣融其神思”。的确,赵锦平的画是有“神思”的。他的《山清水韵》可以把时空置换,天上是山,水里是天,空白留在眼前,琐碎留给远方,亦真亦幻,清新灵动。这种置换,传承中创新,让我再也想不起黄公望、赵孟頫。
赵锦平作品
他的《春回》可以让画活起来。“白衣天使”走过之处,皑皑白雪立即变成一派春光,画是静的,我看到的却是动的。白衣天使“游春”,在我看来胜过展子虔的《游春图》一百倍。飞禽走兽,赵锦平也很擅长,他的画可追韩滉和韩干。韩干画马会跳舞,韩滉五牛如乖羊。赵锦平画的鹰和猫,一个是意象的,一个是现实的,鹰是他的灵魂,猫是他的本分。初看他的鹰并没有什么特别,收紧自己的羽毛栖息着。当我的眼睛与鹰的眼睛相碰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它展翅的雄姿,这才是一只真正经过世面的雄鹰。他的猫如白兔一般温顺,如果你不看它高傲的眼,你永远不知道它的期盼。
赵锦平,就是这样出奇。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的国画,很少浓墨重彩,这应证了水乡人的特质,如同苏东坡所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还是让我们听听赵锦平自己的独白:
“内心里的从容淡定,就像轻轻走过的岁月,不染风尘,天涯海角,尽在人间。”
“内心深处,永远有一个角落,是自己触手可及,别人望断天涯。”
谢谢赵锦平学长,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是的,他的国画,触手可及,我只能望断天涯。但愿有朝一日能得其所爱,也可慰藉我这三十年的“粉丝”之苦。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赵锦平作品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风范 | 赵锦平国画——氤氲了的水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