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树聚禽图
“针尖上的画意——广绣精品与岭南绘画展”将于2020年6月13日开展,这一天也是2020年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
旅游部将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定为“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广绣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展览正是为迎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而举办。
广绣是指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间刺绣工艺,与潮汕地区的潮绣合称粤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广绣历史悠久,在唐代已有高超的技艺,明清时期更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外销产品。经过历代手工艺人的不断传承和改良,广绣成为色泽富丽、针法多变、独具岭南特色的地方绣种,不仅是岭南民间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11年,广州艺术博物院就与广绣老字号企业——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由广州艺术博物院授权予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以院藏岭南地区历代绘画精品二十余件为画稿制成广绣作品,旨在通过广绣与岭南绘画的有机结合,弘扬岭南文化和艺术。本次展览,就是双方合作成果的一次总结。
在展览筹备过程中,广州艺术博物院工作组和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工作组多次开会讨论展览相关事宜。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绣作品的特性,以便制定符合这批展品的展览方案,广州艺术博物院工作组数次赴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学习了解广绣技艺,现场观看广绣艺人制作绣品,并和制作这批展品的艺人面对面交流学习,为本次展览收集资料和展览制作素材。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工作组也到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厅进行实地考察,对展厅环境和条件作出评估。双方经讨论研究后认为,以往的刺绣展一般以展示刺绣作品为主,辅以制作刺绣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刺绣工艺、刺绣发展历史、绣品种类等,强调刺绣作为民间工艺的技术性,注重其工艺的难度、材料的复杂、制作过程的繁复等,体现民间手工艺人的匠人精神。
而本次展览的绣品,是以广州艺术博物院珍藏的历代岭南地区绘画精品为底稿进行的二次创作,底稿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依托这批底稿,广绣艺人通过丝线与针法的熟练运用,将广绣与绘画相结合,对广绣技艺作出改良,并进一步拓展表现题材,制作出兼具艺术价值和技术成就的广绣画。因此,双方认为本次展览在形式上必须不同于以往的展览,不仅要展示刺绣工艺在技术方面的成就,也要展示刺绣工艺在艺术方面的价值,同时还要将刺绣工艺之精和绘画艺术之美都在展览中呈现出来。
荔枝图
基于以上共识,双方确定以广绣和绘画共同展出的形式举办本次展览。广绣和绘画共同展出,并不是把两种作品简单地摆在一起就可以了。
广绣和绘画分别由不同材料构成:广绣以真丝绸缎为底料,以真丝绒线、金银线为绣线;绘画则以笔墨、颜料在绢、宣纸上进行创作。
刺绣过程
两者在存放条件上均要求恒温恒湿,这为两种不同展品一起陈列提供了可能。但是广绣丝线细密,针法丰富多变,一幅作品里需运用多种技法进行施绣,且真丝绒线光泽亮丽,色彩饱满,需要用照度较高的灯光,观众才能欣赏到其中的精彩之处。
而绘画,尤其是古代绘画,由于其唯一性和材质的易氧化,展示的同时,保护展品是首要任务,因此为尽量避免其氧化褪色,展示时必须用照度很低的灯光。而两种展品对照度的不同要求会造成展厅灯光效果的混乱,影响观众欣赏展品的体验。
如何尽可能地减少灯光对观展体验的影响,既能让观众看清展品,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展品,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展览最终呈现什么样的效果,敬请期待。
广绣绒线
目前,展览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主办双方也正紧密合作,积极为对方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共同解决展览筹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6月13日,我们将为观众带来这批由广绣代表性传承人倾力制作的广绣精品和岭南历代著名画家精心创作的绘画作品,向观众献上民间工艺和高雅艺术的双重视觉盛宴。
撰文 | 吴冰丽
审校 | 翁泽文
图片提供 | 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朱劲中
编辑 | 志愿者 赵钰燕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针尖上的画意——广绣精品与岭南绘画展”筹备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