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致力传播美好的艺术。

刘俊良毕业作品_油画专业作品

艺术新闻 艺微客 589浏览 0评论

姓名:刘俊良

院校: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专业:油画专业

作品名称:《时间》

油画 200×150cm 布面油画 创作年代 2020

作品故事:作品简介:当诗人将几个世界的灵感碎片结合在一起时,就如画家将所调制的颜色组成形象绘制在画布上一样。 诗与绘画虽然都是模仿的产物,当时的人们提到过源自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画即是诗”,但我认为艺术与诗歌的联系不仅仅是靠诗意的灵感,而是一种语言与视觉结构的联系,这种诗歌与画的融合并不单单指代在实践中画家把诗看作恰当主题,依赖从诗中提取的题材进行创作的行为。而是更多要求这种融合要从视觉方面对诗进行分析,运用艺术家的视觉语言与技巧巧妙地将诗与绘画的表现力联系起来,呈现出诗画文本的一种矛盾与对立,形成诗画文本与诗人画家甚至观者之间的对话。诗与画虽然都是模仿后的衍生品,但由于模仿模式的不同,两者并不是相互贯通的,“画即是诗”只能表明诗与画的题材,含义方面形成的图解、改写等互文关系,并不能就此一概而论。因此我希望将诗的语言和画的视觉分离成为重复的、创造的、节奏的、碎片化的结构,并将它们在抽象与具象中相互转换,实现诗内在意义的多样性,将语言的诗歌转变成为视觉的绘画形式。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熊宇

作品名称:《蓝象》

油画 90×60cm 布面油画,蜡笔,炭笔 创作年代 2020

作品故事:作品简介:当诗人将几个世界的灵感碎片结合在一起时,就如画家将所调制的颜色组成形象绘制在画布上一样。 诗与绘画虽然都是模仿的产物,当时的人们提到过源自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画即是诗”,但我认为艺术与诗歌的联系不仅仅是靠诗意的灵感,而是一种语言与视觉结构的联系,这种诗歌与画的融合并不单单指代在实践中画家把诗看作恰当主题,依赖从诗中提取的题材进行创作的行为。而是更多要求这种融合要从视觉方面对诗进行分析,运用艺术家的视觉语言与技巧巧妙地将诗与绘画的表现力联系起来,呈现出诗画文本的一种矛盾与对立,形成诗画文本与诗人画家甚至观者之间的对话。诗与画虽然都是模仿后的衍生品,但由于模仿模式的不同,两者并不是相互贯通的,“画即是诗”只能表明诗与画的题材,含义方面形成的图解、改写等互文关系,并不能就此一概而论。因此我希望将诗的语言和画的视觉分离成为重复的、创造的、节奏的、碎片化的结构,并将它们在抽象与具象中相互转换,实现诗内在意义的多样性,将语言的诗歌转变成为视觉的绘画形式。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熊宇

作品名称:《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其他 180×150cm 布面丙烯 创作年代 2020

作品故事:作品简介:当诗人将几个世界的灵感碎片结合在一起时,就如画家将所调制的颜色组成形象绘制在画布上一样。 诗与绘画虽然都是模仿的产物,当时的人们提到过源自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画即是诗”,但我认为艺术与诗歌的联系不仅仅是靠诗意的灵感,而是一种语言与视觉结构的联系,这种诗歌与画的融合并不单单指代在实践中画家把诗看作恰当主题,依赖从诗中提取的题材进行创作的行为。而是更多要求这种融合要从视觉方面对诗进行分析,运用艺术家的视觉语言与技巧巧妙地将诗与绘画的表现力联系起来,呈现出诗画文本的一种矛盾与对立,形成诗画文本与诗人画家甚至观者之间的对话。诗与画虽然都是模仿后的衍生品,但由于模仿模式的不同,两者并不是相互贯通的,“画即是诗”只能表明诗与画的题材,含义方面形成的图解、改写等互文关系,并不能就此一概而论。因此我希望将诗的语言和画的视觉分离成为重复的、创造的、节奏的、碎片化的结构,并将它们在抽象与具象中相互转换,实现诗内在意义的多样性,将语言的诗歌转变成为视觉的绘画形式。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熊宇

艺术家简介: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93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2012年至2016年就读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7年至2020年就读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参展经历:2018年《无籍之界》,成都,四川大学美术馆。《交错的共时一文星镇四川齿轮厂》,成都,四卢浮宫卡鲁塞尔厅·《物迹一乐山凤洲坝项目》,成都,四川省乐山《注射与反射》,成都,四川大学美术馆《视场边缘》,成都,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

2019年

《第24届巴黎卢浮宫春季艺术展》,法国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厅市

《第25届巴黎卢浮宫春季艺术展》,法国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厅市

阅读原文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刘俊良毕业作品_油画专业作品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