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制书实话」的第七话嘉宾是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第三届站酷奖评委吴勇,他一直致力于平面、产品、空间、数媒的设计与研究。直播中吴老师可谓倾囊相授,456页的硬核PPT充满了火花四溅的创意与见解,点亮了大家对书籍的热情,让2小时的课仿佛瞬息而过,结束时大家才回过神来直呼:“没听够!”
LIVE!制书实话 第七话
悦读及藏美
实话精彩回顾
阅读可以让人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但现实中还是有许多人没有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更不理解什么是“好书”。于是吴勇从书籍装帧史说起,通过分析书籍设计以及谈论大众的阅读生活,启发大家重新认识书的价值。
书中那深藏的
“什么是精致的阅读?”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吴勇回溯起书的“名贵出身”,他以西式古籍为例,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地重回历史,感受阅读之美。
从圣坛式装帧本、拜占庭式装帧本等到古腾堡印刷装帧、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装帧,他说:“书籍反映着时代的审美,早期书的打造就像一件艺术品。”
这一时期书籍面对的是小众读者,“贵族有私人藏书阁,养着装帧师傅,书最初就是在这样一群人的手中演变而来。”往后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及个人购书的普及,图书由此成为人类文明的栖身场所,每一次思想、文化的变迁,都会反映在书的形态上。
西方硬朗的书籍外形体现了他们对理性文化的追求,而东方文化则更灵动和感性,所以东方的书籍也较为柔软,对木质的使用,让书籍具有温度感。
陈老莲插画版
当提到“明晰读者群,设计方到位”时,吴勇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物件:巾箱本。由于外形“迷你”,它可以置于古人放头巾的箱子中,也可以藏在袖子里。它的造价成本低,不仅书商容易推销,读者也方便携带,于是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众读物。
但它的外表还是相当考究的,吴勇由此提出:“书籍应该大众化,但不应降低美和品质,更应传承美书的基因。”
巾箱本《西厢记》
他还分享了古旧书里的各种拉页、插图和装帧形式等,其中以《自然疗法》的不同版本为例,他提到新技术带来书籍量产,但也仅是数量增多而已,最美的版本依然是手工时代的书。
不同版本的《自然疗法》
之后他以百年前的《恶之花》(FLOWERS OF EVIL)的不同版本为例,分享环衬、扉页、插图、装订、排版,让大家认识到不同时代的书籍品质,他鼓励大家对书的认知上要上升到价值,不要仅仅把书当成获取名利的工具,而应多读一些“无用之书”,把书当成一个艺术品,看成一个文化。
不同版本的《恶之花》
造书可畅想的
说完大众对书的认知,吴勇开始谈制书者对书的认知。他从民国的平装书说起,随着批量生产精美书籍的需要,做书人开始考虑大众的阅读体验,开始讲究行距、字距、版芯、字号与字号之间的倍率关系。
倍率关系
吴勇把解倍率关系比喻成俄罗斯方块,是一种让不同字号镶嵌其间的富有逻辑的方法。
书页使用网格系统排版,会让文本和图像在视觉上更具美感。“因为书籍设计师要面对广泛的群体,众口难调,为了达到一种共同的审美,必须让理性支配一些美感的传达。”他以多个烧脑的网格示意图为例,展现网格千姿百态、各具个性、可量化的数学艺术,如同有音乐旋律的乐章般,承载着书籍的阅读秩序与律动美!
《祇园绘草纸》的封面与内页网格示意图
网格设计有助于建构“流动的”阅读视线流,它使得文本的信息释放有了节奏。直播中吴勇列举和分析了大量的书籍案例,为大家呈现美的视幻,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就能看到精彩的视频回放。
读书会留下的
良好环境的滋养对视觉艺术鉴别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大众读物正是阅读环境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折射国民素养。
“我们的平装书离国际水准还有很大差距。”谈到现在国内图书价格越来越低,吴勇认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假如生产方为了迎合读者而压缩成本,那么市场上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劣质图书。
幸好今天的消费者比起从前更愿意为提升自我修养而买单。新形势下,书籍抛弃“低廉需求”的粗制滥造,回到初为纸质书形态时的精致考究,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比如著名出版社Taschen塔森在香港开设的书店里,就专门提供丰富的豪华纸质书,读者畅游期间,感受书籍到来的震撼和隽永之美。
Taschen塔森书店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书籍之于生活的意义,吴勇还推荐了名为《查令十字街 84号》的书籍和电影,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位生活节俭的女士买书、惜书、懂书的故事,它能引起所有爱书之人的共鸣。
“目前我们还未曾进入过有品质的阅读生活时代,这应是出版人和书籍设计师努力的方向。”吴勇认为培养读者和爱书人,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最佳手段。
一本好书凝聚了各方心血,比如著名作家赛珍珠翻译的《水浒传》,为了让这本书得以完美呈现,出版家乔治·梅西特地邀请墨西哥画家珂佛罗皮斯绘制插图,还请了华裔女设计师王静怡进行设计,最终成品惊艳,充满中国韵味。
此外吴勇还为大家介绍了中国著名出版家邵洵美、中国现代设计奠基人张光宇的相关作品,让大家一睹民国时期书籍设计的盛况,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收看直播回放,可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张光宇部分作品
最后,吴勇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他与吕敬人老师共同举办的“书籍设计四人展”广泛传播了书籍“整体设计”的理念,被认为是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发轫的开始。
书籍设计四人展
从在出版社工作,到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吴勇在创作上得到了更多的自由和发挥空间。以琳琅满目的作品为例,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设计创意。
《金中都遗珍》
—本隐喻内容与功能相融合的画册,函套的设计理念源自生活体验,设计形态吻合”出土文物”的象形喻意。“任何价位的书籍都有营造如此感官信息的可能性, 这需要设计师用心挖掘和选择,然后以‘异想天开’的方式狠狠地表现出来。”
《无尽的航程lll》雅昌印制
这是—本希腊画家的作品集,采用了外书、内书的架构,其中外书由8页薄纸和8页厚纸间隔而成,宛若一层温柔的海浪包裹着书籍——“创造书的陪伴感,而不只是冰冷的排版。”
“这本书设计起来有意思,做起来就有难度了,技术含量非常之高,压痕必须非常精准,不然书合不拢。”
《GDC11》
—本用“折手”切分、编辑,可分时阅读的800p“大部头”。“这本书是通过分析读者族群,而做出合适的设计,所谓设计的专业性,是要更赋予书的个性,而不只是设计师个性,虽然有时这两者是同—回事。”
直播结尾吴勇提到:“不要随便说书籍很贵,那是你对书的价值不了解。”一本好书,凝聚着作者、设计师、出版社、印厂等各方人员的心血,较高的价格是对其价值的充分认可。他呼吁大家对书籍的价值应有正确的认识,好的书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精致的阅读生活离我们很远⋯⋯
也离我们很近
⋯⋯需要你、我,大众的认同!”
以上就是本期回顾
下课了,弹幕里大家依依不舍
更多往期直播精华回顾点这里:
第六话 | 陈俊良:跨界时代
第五话 | 张晓栋:从非遗传承人到制书发明家
第四话 | 刘晓翔:改变阅读的设计
第三话 | 马仕睿:翻它!翻它!翻它!
第二话 | 朱赢椿:怎么用虫子写出世界最美的书
第一话 | 吕敬人:承其魂·拓其体-书艺问道四十载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直播回顾|吴勇LIVE!制书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