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昆明市博物馆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
“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重要回信精神,在美术界、教育界和理论界等都引发强烈反响。人们充分认识到,美育在培养高端艺术人才、提升全民审美素养、塑造青年一代美好心灵、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须着力加强的重要工作。
美育活动策划团队
而美育工作不单是教育单位的职责,同样也是相关文化服务部门的社会职责之一。在充分感受到艺术教育和社会美育的重要意义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许江认为社区美育作为打通社会美育的“最后一公里”,应当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他建议我们应该结合当前疫情带来的社会、人们交流方式的变革,提议从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来推动社会美育的发展。普及艺术教育,美术馆、博物馆成为社会中的核心角色,受众可通过多种方式参观解读艺术博物馆的多元化展览,全方位地欣赏艺术品,从而得到应有的文化艺术审美熏陶和基本的艺术教育。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在昆明市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宣传教育作用,以引进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一体的展览龙头——昆明市博物馆,为丰富 “社会美育”活动而积极探索,力求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探索以不同的文化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文化权利,为构建昆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昆明市博物馆国际交流展厅
2020年7月6日,昆明市博物馆与云南聚艺锵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美育活动的框架协议。
主要策划活动具体形式有以下3种:
1、“一千零一页”画册分享会线下活动。
通过梳理云南艺术家数据库,以“艺术家介绍自己一本画册”的形式组织每一期分享主题。涉及内容大致为:
⑴画册概况以及艺术家介绍;
(2)艺术创作故事;
(3)大众美育;
(4)艺术家近期探索课题、方向;
(5)互动问题、艺术家解答。
目的是让艺术家把艺术介绍给公众,引导公众朋友从艺术家的艺术语言中得到一些美的启发。我们希望通过“一千零一页”的分享会让公众打开解读不一样的画册阅读视角。走进艺术家,走进艺术。
2、画册分享会线上录播。
利用新媒体资源,线上线下呼应活动,通过梳理分享会现场录制剪辑视频,上传到“在艺云”网络平台上,向场外观众提供云传播。同时通过建立“云互动”端口,与观众进行线上互动。
3、“绘什么”美育小课堂。
通过梳理博物馆藏品和展览,对内容进行“美育课题”方向的提炼,整理活动大纲,围绕文化、艺术展开讨论,涉及内容大致为:
(1)展品的背景文化、艺术简介;
(2)美学知识导览;
重点面向全市招募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采取预约分组的形式,区分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以速写、临摹、手工等形式围绕展品进行再创作。通过专家点评,评选出优秀作品上传到“在艺云”线上展示。同时通过建立“云互动”端口,与观众进行线上互动。
希望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策划,丰富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方面的功能内涵。辅助学校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引导观众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得到更多元的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心。打通社会美育的“最后一公里”,从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来推动社会美育的发展。服务当下与未来,以及数字网络、新媒体传播等技术为新时代博物馆形象赋能,为公众提供一场“文化盛宴”,也架起一座“美育与公众”的连接之桥。
大理国经幢 ,昆明市博物馆藏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满足市民不同文化生活需求的一次探索,也是昆明市博物馆构建完善、高效、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次实践。
(供稿:昆明市博物馆艺术空间)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携手社会资源 架起“美育与公众”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