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成化年制”四字寄托款
这件清代炉钧釉诗文方瓶(图1),高26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13.5厘米,方口,宽沿,口沿边缘描金,瓶身施炉钧釉,釉色青绿,且满布月白、淡红色斑点,瓶体四面各书两句七言诗,方圈足,瓶底内书“成化年制”四字寄托款(图2)。
炉钧釉是景德镇窑清代雍正年间才创烧的一种低温色釉,它是一种仿钧釉的颜色釉品种。据清代著名陶瓷著作《景德镇陶录》“仿古各釉色”一节中记载:“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其烧制方法非常特别,是先拉坯以1300℃高温烧成涩胎,之后在瓷胎上施含铁和钴等矿物质的釉料,再放入烘炉中以700℃的低温最终烧成。烘炉一般是制瓷业中用来烘制釉上彩的用具,炉温要比窑温低很多。因其使用烘炉烧制低温釉,釉色仿钧釉,故名“炉钧釉”。
值得一提的是,历代瓷都景德镇所烧造的瓷器品种几乎都是高温釉,即拉坯后施釉,胎和釉入窑一次性烧成。青花、釉里红等釉上彩瓷器更是胎、釉、彩三者一次入窑高温烧成。即使是五彩、粉彩等釉上彩瓷在胎和釉高温烧成后,绘釉上彩第二次入炉低温烘彩,而釉还是高温烧成的。只有炉钧釉瓷器是一个例外,实际上它是借鉴、学习了明代以来江苏宜兴宜钧釉(即《景德镇陶录》中所说的“宜兴挂釉”)的烧造方法,所不同的是宜钧釉器使用的是紫砂陶胎,属于陶器;而景德镇炉钧釉器则以高岭土制胎,属于瓷器。
炉钧釉的釉色传承了钧釉的特点,也是千变万化,色彩斑斓的。形成原因与其低温炉烧,釉料自然流淌有很大关系。正如《南窑笔记》中所说的那样:“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确实如此,在清代雍正时期和乾隆早期所生产的炉钧釉瓷,釉色中有鲜艳的斑点,红中泛紫,俗称“高粱红”。而清代中晚期这种斑点及釉料流淌感均有所下降,这件清代炉钧釉诗文方瓶已达不到“高粱红”的效果,经专家鉴定为清代同治时期的产品。
此炉钧釉诗文方瓶,造型古朴,其四面各书有七言诗两句,分别为:“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将这八句诗文连在一起,正是宋末诗人翁森的一首七言律诗《四时读书乐》中的《春》(另有《夏》、《秋》、《冬》共同组成“四时读书乐”)。这首《四时读书乐》是明清时期读书人很喜欢的诗篇,它很好地道出了读书人的心境与情怀,而这样一件诗文方瓶摆放在书桌案头,也为文人的书房添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