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接到赴武汉拍摄的任务,第一反应是打电话给刘宇,询问他能否同行。原因是他刚退休,行动自由,再则身体很好,当然更重要的,他还是武汉女婿。刘宇刚开始略显迟疑,可能是一下没反应过来。然后我说,去武汉,完全自愿,不勉强。他马上说,好,跟你走。
从2月20日到4月25日,在武汉整整66天,我和刘宇共同经历了从凄冷凋零的寒冬到姹紫嫣红的暖春,从无知无助的恐慌到从容应对的淡定,从抢救生命的“红区"到隔离生活的社区,从街巷空寂的停摆到人声喧哗的解封,从拍摄4.2万余名医疗队员到面对上千万武汉市民。我们留下的不是局外人的冷眼旁观与猎奇,而是亲历者的深度记录与思考。
82年前的1938年,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是在武汉记录下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感人场景;同一年,摄影家吴印咸等人也是在武汉接受荷兰纪录片导演伊文思捐赠的摄影机带往延安,开创了中国革命摄影事业的新局面。与摄影的缘分和战争的洗礼,使武汉在我们心中有着特殊的情感。
在武汉,刘宇不仅用摄影直击现实的独特力量参与其中,更以文字细腻深刻的生命体验表达了他的人文观照。刘宇要考量的是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向度,这也许才是它成为文献档案的可能。
一线医护人员的面容上远不止那些汗水和勒痕,普通武汉市民的情感中也绝不仅是悲苦与喜乐,我们需要深度发现,既应以深度介入历史和干预现实而彰显摄影以图证史的社会功能,也应以有重量的精神行动和人文立场去建构文本以文化人的内在价值。
2020年4月30日
李舸(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
自序
66天,注定会给我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尽管也曾采访过一些大事件,但都无法与这66天的经历相比。我不想把它说成拍摄或采访,这是一次生命的体验和精神的洗礼。
自从转换了工作岗位以后,我从未奢望有机会再上一线。去年底年届60,我本以为从此摄影对我来说,没有任务,只是爱好。当置身武汉,这个世界瞩目的时间和空间的交汇点,我把它视作职业摄影生涯的最后一战。
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为4.2万名医务人员拍摄肖像,这无疑是世界摄影史上的创举。在几十位摄影师的努力下,完成了当初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是以摄影的名义,替国家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敬意。也许那一张肖像和别人没有关系,也可能定格的不是他们最好看的样子。但我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留下的瞬间,对于他们,对于他们的家庭,可能就是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什么是好照片?我记得一个日本摄影师说过,好照片就是翻开老照片时带来的感动。
与此同时,我尽可能挤出时间记录封城下的武汉人和滞留外地人的生活。这不仅仅因为我是武汉女婿,对这座城市有感情。封城史无前例,尽管疫情仍在世界蔓延,但如果没有千万武汉人的硬扛,尽可能地把病毒闷在武汉,中国不可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取得阶段性的抗疫胜利。在我们感恩仁心大爱的医护人员时,永远也不应该忘记武汉人付出的代价和作出的贡献。
一个摄影师应该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的照相机不是冷冰冰的金属,它带着人的体温,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照片就是什么样的。当我们试着用良善的心去打量世界,世界也会变得好看一些。在武汉的每个街角都可以遇到一缕阳光,哪怕暂时处在阴影里,也可以感受到些许温暖。
摄影术发明以前,人类的历史主要是用文字书写的。摄影打开了另一扇观看世界的窗子,它也是映射自己内心的镜子。尽管180年来,摄影变得多元化,但在记录现实生活方面显示出的功能,愈发强大。留下的无数经典作品,让人们看到这张照片,就可以想起那件事情;想起那件事情,也会记起这张照片。但是,一图胜千言的时代已经过去,历史不是一张照片可以承载的,我也不是为了“大片”来武汉的。只希望把用心感受到的东西,通过一张照片、一篇文字、一段视频记录下来,仅此而已。
在武汉除了拍照片,26篇手记,6万余字,这是60岁的我在武汉的66天里发在自己的公号“刘宇别有所图”的内容。千万武汉人就有千万个故事,即便媒体人耗尽所有心力,也无法呈现出事件全貌之万一。在面对同一个事件的时候,每个摄影师看到的一样,呈现出来的可能完全不同。照片只是时间的碎片,但当把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现在或者以后,人们就有可能相对全面地看到武汉在这个特殊时期发生了什么,我能做的也只是提供其中一块碎片。
需要铭记这段历史的,不只是今天的人们。尽管互联网传播显示了强大的力量,但是即时性的特点决定了照片被印在纸上,仍然是有意义的。
在画册的编排上,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我希望可以传达出武汉从寒冬走到暖春的讯息。
2020年5月11日
刘宇
2月20日 | 8岁的昕昕乘坐空荡荡的高铁列车返回武汉。两个月前,外公、外婆带她到北京练习花样滑冰,武汉封城后滞留北京。
2月21日 | 李兰娟院士在国家医疗队指挥中心通过远程网络视频系统指导一线医务人员诊疗。
2月23日 |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湘雅二院国家医疗队的护士长徐灿一边为老年出院患者系扣子,一边叮嘱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2月23日 |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北京医院医疗队重症病区。
2月24日 | 武汉志愿者在汉口医院驻地,为医护人员理发。武汉一些发廊的技师从2月3日开始自发成立了“理疫之邦”理发志愿者服务队,义务为参加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理发。
2月27日 | 一位女士带着宠物狗从中南路过街天桥经过。
2月29日 | 阿婆坐在汉口一元街附近的小区门口织毛衣。一旁的大姐练习广场舞。
2月29日 | 一个到一元路街道的小区找人的聋哑人向隔离墙里张望。
2月29日 | 一位来自沈阳做皮货生意的店主向门外张望,他已经困在店里一个多月了。
2月29日 | 住在江岸区海寿里的居民向社区门口的检查点张望。
(从左至右)
高红艳 | 吉林市儿童医院
韦飞 | 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
张帅 | 北京医院
王东方 | 四平市中医院
(从左至右)
郝会香 | 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
王晓宇 | 东辽县人民医院
张春艳 | 长春市儿童医院
袁欣 | 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
3月1日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队医生张美真、护士郝会香和韦飞( 从左至右)在武汉合影。
3月2日 | 几名身穿防护服的警察从小东门立交桥下走过。
3月2日 | 一名刑满释放人员住在废弃的铁道旁。
3月2日 | 住在祥云山庄的陈先生正和他家的小狗花花在阳台上放风,他说花花已经两个月没遛过了。
3月3日 | 在武汉市中医医院门口,一位男子正给90岁的老母亲身上喷洒酒精。老人因肠胃不舒服到医院看病。
3月4日 | 一个志愿者找回跑到相邻小区的小狗。
3月4日 | 华南海鲜市场全面消杀。
3月5日 | 民权街街道的一个“发热门洞”口被堆满单车。
3月8日 | “三八”妇女节当天,陕西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合影。
3月10日 | 李女士随最后一批患者从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出院,她的父母仍住在火神山医院。
3月13日 | 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转运新冠肺炎患者。
3月16日 | 三名志愿者在一家隔离酒店门口值班。
3月22日 | 快递小哥在江岸区送货途中。
3月22日,一名当地居民从武汉汉口前进四路附近的餐吧经过。
4月1日 | 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妈妈为来复查的两个月宝宝戴上口罩。
4月4日 | 武汉市中心医院。深圳大学学生祝恒敬献花圈,哀悼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4月5日 | 江岸区小江家院社区的居民祭奠亲人。
4月7日 | 六十五岁的退伍老兵王老伯早早等在自家阳台上,当北京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的车队经过汉口沿江大道时,王老伯敬致军礼。
4月13日,新冠肺炎患者田老伯住院60天后,回到江岸区二七街道的家。
4月14日 | 武汉开启灯光秀。
4月15日 | 武汉雷神山医院封闭。
4月15日 | 在雷神山医院休舱仪式上,医生胡志敏向护士曾莹莹求婚。
4月16日 | 最后一支医疗队- 解放军医疗队撤离。医疗队员在天河机场和普通旅客一起接受安检。
4月21日 | 一个男子在东湖边钓鱼。
4月23日 | 武汉市民在武大凌波门附近的栈桥游览。
4月24日 | 汉口火车站。在安徽工作的唐先生,带着8岁的女儿回到武汉看望父母,他打算让女儿留在武汉上学。
4月24日,参与“为天使造像”项目的部分摄影师,在记者驻地水神客舍再现工作生活情景。
参与为“天使造像”项目的部分摄影师合影。
李舸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采访 | 徐迅 摄刘宇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采访 | 陈黎明 摄以上内容节选自传给雅昌抗疫纪实画册《武汉66天》,作者刘宇,这些影像,能穿越重重隔离,传递出震撼、感动与温情!这是专属于刘宇的温度,我们为这样的画面所动容!我们相信,这些珍贵的影像也必定能穿越时间,在漫长的岁月里散发温暖。感谢记录者!即日起,雅昌影像将会推出系列抗疫纪实画册,我们以影像的力量,见证全民抗疫下的中国。抗疫纪实画册,扫码收获更多感动-END-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抗疫画册 | 刘宇《武汉6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