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艺术家Chrsto于5月31日在他纽约的家中自然去世,享年84岁。
生前,克里斯托与他的妻子克劳德一起,创作了很多大地艺术经典作品。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夫妇,是当代倍受关注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从来不出现在画廊、美术馆、展厅或艺术品拍卖会上,而是矗立在大地与自然之间,既让人叹为观止,又如惊鸿一瞥,稍纵即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他们用匪夷所思的方式包裹山谷、海岸、大厦、桥梁、岛屿,让公共建筑和自然界呈现熟悉又陌生的浩然景观。这些无法定义艺术品范畴的艺术项目,介于建筑、雕塑、装置、环境工程之间,成为大地艺术杰出的代表,而这对艺术伉俪近五十年的创作传奇,更是当代艺术史上的奇绝一笔。
艺术家克里斯托夫妇包扎的国会大厦
(一)艺术伉俪,“包裹”之旅
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同年同月同日生,都出生于1935年6月13日,克里斯托是保加利亚人,自幼喜爱艺术,后就读索菲亚艺术学院,由于不满保加利亚对艺术家压制的政治环境,便从捷克斯洛伐克流亡至维也纳,在维也纳艺术学院求学,毕业后又辗转来到法国。1958年,克里斯托在巴黎结识了让娜·克劳德,当时克里斯多是个一贫如洗的艺术家,而让娜则是法国陆军上校的女儿,身世显贵,当时她正值新婚,克里斯托的出现使让娜的这段婚姻仅维持了21天,之后,两人突破门第悬殊的压力成为伴侣。在遇到克里斯托以前,让娜未曾从事艺术创作,两人结婚后,让娜开始跟随克里斯多学习创作,并且逐渐成为克里斯托最默契的艺术搭档,二人几十年如一日,共同缔造包裹艺术传奇。
1962年,克里斯托夫妇创作了第一个户外作品《铁幕,油漆桶墙》——用240个油桶做了一个临时围墙,将塞纳河边的威斯康辛小街堵塞了八小时。这一作品是为了呼应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克里斯多作为来自东欧饱受流亡之苦的艺术家,对冷战时期欧洲的分裂颇有感触,这个具有“反柏林墙”寓意的作品,让他们名震法国。1964年两人定居纽约,踏上他们惊世的“包裹艺术”之旅。
克里斯托早年积累了不少“捆扎艺术”的作品,以帆布、塑料布、绳索为材料,包裹桌子、椅子、自行车以及他自己的绘画作品,甚至捆扎人体。这些作品的美感,不仅在于包裹本身,也来自纤维织物拉扯牵伸之间所产生的张力。让娜的加入,不仅激发了他更多的创作灵感,还帮助他建立了包裹巨型的户外艺术的雄奇构想。1968年,他们创作了第一件大型包裹作品——外部包裹贝纳美术馆。第二年,他们又用另一种“里外包裹”的方式包裹了芝加哥当代美术馆,美术馆的三面外墙用深褐色帆布覆盖,而地下画廊的地板则用灰褐色布遮盖,布上坐满了从世界各地赶来的艺术家,作为作品的因素之一共同参与创作。
1969年到1976年,克里斯托夫妇完成了三个庞大的、惊世的地景艺术作品:《包裹海岸》、《包裹峡谷》、《奔跑的栅篱》。《包裹海岸》用92900平方米的防腐布料和56公里的绳索完成了对澳大利亚悉尼附近1609米的海岸的包裹,海岸峭壁被银白色织物覆盖,由峭拔嶙峋之美蜕化成神秘柔软之美,呈现出一片不可知的朦胧。1970年的《包裹峡谷》,是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峡谷中完成的一项巨大工程,用3.6吨的橘黄色尼龙布,悬挂在相距1200英尺的两个山体斜坡夹峙的U形峡谷间,巨大的橘黄色帘幕横拉在山野峡谷之间,颇具壮丽之美。1976年的《奔跑的栅篱》,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马林和索诺马县山区到太平洋岸边的山丘上,用白色尼龙布架设了一道栅篱,长达24英里,成为一道蜿蜒在群山万壑间的织物长城。
峡谷垂帘,1970-1972
100名工人和11名志愿者为该项目投入了17,000个工时。克里斯托包裹了两公里长的海岸和悬崖,高达26米。该项目所需95600米2绳的合成织物和56公里。
克里斯托夫妇的包裹创作越来越大型化,地球上的著名自然景观,几乎都成了他关注的目标。1983年,克里斯托夫妇开始在岛屿密布的迈阿密海上造景,这个美国富人的度假胜地受到严格的环保监察,400多名工人在环保团队的围督下作业,这次的“包裹”不再是“包”而采用“围”, 他们受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油画《睡莲》的启发,用粉红色的尼龙布把11座小岛围起来,在碧海蓝天下,犹如11朵硕大的绽放的睡莲,游客蜂拥而至,成百上千架飞机飞临小岛的上空,俯瞰这一奇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克里斯托夫妇经过6年的策划,耗资2600万美元,同时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日本的茨城县的峡谷,创作了一个跨洲跨国跨洋的作品《日本——美国——伞狂想曲》,这个作品没有外部的“裹”和“围”,而是将3100把高5米,宽6米,重200公斤的大伞,散布在太平洋的东西海岸。两地的地貌景观形成强烈对比,美国加州干燥空旷,枯草干岩,日本茨城湿润平缓,水田纵横。美国区域用明黄色的伞,与衰草黄岩形成统一,让伞在起伏曲折的山谷绵延,而日本区域选用蓝色的伞,与它的清风水润相适应,伞的分布沿地貌之密集和缓。克里斯托利用东西半球17个小时的时差,让两地的伞在1991年10月9日太阳升起的同一个钟点打开,相隔万里的太平洋两岸伞花盛开,蔚为大观,他本人也利用时差坐飞机出席了两地的开伞仪式。这个作品在物理空间上的规模已经超越了人类艺术史上任何单一作品,也具有时间上的永恒意义。
(二)帝国大厦,纽约之门
克里斯托夫妇的艺术项目越做越大,这个组合越来越显示出无坚不摧的力量,直到1995年的《包裹帝国大厦》横空出世,这对艺术伉俪的世界声誉达到巅峰。位于德国柏林的帝国大厦始建于19世纪末,曾经是魏玛共和国民主的象征。1933年,法西斯头目希特勒一手策划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国会纵火案”,使国会大厦更以纳粹政治的象征成为尽人皆知的建筑物。1945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以占领国会大厦作为标志,宣告第三帝国的灭亡。战后,德国政府耗资7500万马克修复了这座大厦,并将其作为国家议会的所在地。早在1971年,克里斯托夫妇就开始了这项包裹帝国大厦的计划,要将这座高46米、长183米,宽122米的庞然大物进行包裹,要对这一具有德国历史坐标意义的建筑进行创作,不仅涉及复杂的技术、资金、人力、工程等问题,还必须通过德国议会的层层审批。
克里斯托夫妇花费了24年时间,锲而不舍地游说了190位德国国会议员,向银行、基金会、艺术机构、民间团体进行广泛协调,不厌其烦地修改作品方案,经过大量认证、评估和争论,最终,德国国会在1995 年以292 票对223 票通过了该项目。克里斯托夫妇向德国银行借贷了2700万马克,聘请数以百计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为其设计施工方案,数以千计的工人参加特制的包装布的生产和安装钢铁框架的工作,还动用300多个登山运动员,以及庞大的警力、飞机和通讯设备来保证作品的完成。
1995年6月17,正值二战结束50周年,国会大厦被10万平方米的银白色丙烯面料和1.5万米的深蓝绳索包裹起来,成为一座通体闪烁着银色光芒的大地雕塑。当天柏林晴空骄阳,这座历史建筑物被包裹成最基本、最抽象的形状,所有琐碎平庸的装饰都被忽略,只剩下最本质的比例和形态,在阳光下呈现出令人惊异的朦胧壮阔之美。数以万计的人群把国会大厦挤得水泄不通,全球传媒报道了这一盛况。这个作品持续14天,吸引了500余万名游客,展览结束后所有包裹材料均被回收重新利用。时至今日,欧洲各地上千个画廊仍出售这件作品的方案和草图的复制品。
2005年,克里斯托夫妇又在纽约中央公园实现了他们筹备26年的巨型作品《门》,在苦苦等待了数届纽约市长的轮换后,终于得到纽约市政府的批准。他们在中央公园的走道上树立起7503 道由聚乙烯制成的门,每道门都悬挂着一块橙色帘幕,绵延37 公里,穿越整个中央公园,从第59 街到第110 街,如同一条“橙色的河流”,为纽约萧肃的冬天的加了一道亮色。这座花费2100 万美元建造的纽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艺术品仅存在16 天,而在市长布隆伯格看来,它能与罗马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飘》相媲美,是一件“永恒的杰作”。
克里斯托夫妇大胆的想象和实施的魄力让世人大开眼界。这些“浩大工程”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极为庞大,更要牵涉到政治、经济、法律、外交、消防、保险、交通、安全等各个方面,他们的顾问团常常包括工程师、律师团、环境工作者等,复杂程度令人瞠目结舌,他们的创作常常在构思阶段,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有人对克里斯托夫妇的作品持有异议,但无不叹服他们的坚持与魄力。在克里斯托看来,“一切都是冒险!”他说:“我的创作几乎是濒于不可能的边缘,但这正是令人兴奋之处。我面前的道路总是显得十分狭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种充满风险的艰难过程。”从提出设想、绘制草图、制作模型,到旷日持久的申请、谈判、协商,直至材料准备、运输、工程实施,这一系列的创作过程超越了大多数艺术家的创作常规。这其中,克里斯托和让娜的组合优势发挥了巨大作用,出身名门的让娜在运作协调方面的能力和负责艺术创意的克里斯托相得益彰,他们这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作风格和工作方式几乎无法被复制和模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申请都能够如愿以偿得到许可,克里斯托夫妇也搁置了许多的宏大构思,比如“包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达比陵墓”的计划,“横跨科罗拉多阿尔坎萨斯河”计划等,终因各种不可掌控的原因被无限期延迟。
(三)大地艺术,消失与永恒
克里斯托夫妇属于很难划分类别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艺术的范畴,很大程度上已是环境工程。也有很多人将他们定位为“观念艺术家”,但克里斯托夫妇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观念作品”,因为其作品之目的,就是实现并建造实物,而非仅仅停留于纸上。他们更乐意宣称自己的作品“关乎欢乐与美感”。克里斯多夫妇独特的创作方式让他们成为“大地艺术”的杰出代表。
大地艺术又称“地景艺术”,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将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大地艺术家认为,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应该没有森严的界线,在人类的生活时空中,应处处存在着艺术。大地艺术家普遍厌倦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他们认为艺术作品不应该放在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展厅,更不应该专属某个人群,应该属于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同时,大地艺术家也反对作品的买卖和专有。
克里斯托夫妇的包裹艺术作品的运作就与美术馆的展览与收藏模式不同,他们的作品不能长久保存,更无法被博物馆或任何私人收藏,观众参观他的作品从来都是免费的。他们的创作经费来源也与传统的赞助人制度相对立,这些动辄几千万的天价艺术创作,都是由他们自费。克里斯托夫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赞助,包括艺术基金会的资助以及义工的加入,全部费用靠他们出售早年的小型包裹作品以及作品准备阶段的草图、习作、拼贴、缩小模型、版画等来筹集。像《包裹帝国大厦》和《包裹岛屿》这样的作品,为柏林和迈阿密带来巨额旅游收入,他们分文未取。这是克里斯托夫妇的信仰和选择,他们排斥作品创作与展示过程中任何商业因素的介入,从不直接通过作品赚取收入,金钱不是克里斯托的兴趣所在,他追求的是艺术创作的完全自由。克里斯托夫妇长年居住在在纽约一幢没有电梯的公寓楼的五层,他们没有工作室,就在家里工作,也不买车,每天爬楼梯,如果参与商业运作,他们早是亿万巨富,让娜说:“你知道这些钱能买多少部电梯吗?但这是我们选择的生活。我们是自己的老板。”这几乎是只有他们两人才能相互理解并坚持的生活和创作方式。
克里斯托夫福从事艺术创作近五十载,共同完成的作品仅19件,每件作品的酝酿和准备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花费上千万美元,而作品存在的寿命都是昙花一现的短短几周,展览结束后,一切都会撤去,建筑或自然物不留任何痕迹的恢复原貌,仅剩图片让人缅怀,作品实物都不复再有。而他们对呕心沥血实现的作品如此“短命”却并不遗憾,克里斯托说:“我们的作品都有关自由,自由的敌人是拥有,因此消失要比存在更永久。”这些屈指可数的艺术作品背后,都有漫长的时间跨度,期间种种的坚持、妥协、拉锯、磨砺,都成为作品艺术生命的一部分,几乎每个艺术项目都成为艺术史上值得记录的事件,他们影响了全世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认识观。
2009年,让娜·克劳德逝世,这对不可撼动的艺术组合就此终结。然而克里斯托夫妇早年曾达成一项协议:他们中如果有一人先去世,另外一人要坚强地活下去,以一人之力完成两人的共同创作。克里斯托夫妇的艺术项目耗费之大难度之高实属罕见,因此他们真正实践的作品在他们构思的方案中所占的比率少之又少,还有很多酝酿多年的项目一直因各种原因停滞或搁置,克里斯托必须独自前行,继续实现他们共同的奇思妙想,完成那些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而他们的爱情,由年轻时的激情,逐渐转化为志同道合的理想坚持,超越了世俗,穿越时间,最终缔造了永恒。
作品名称:《被环绕的岛 》
创作时间:1980-1983年
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
出生于1935 年6 月13 日的同一个小时里,美国著名的大地艺术家。说起来,这对“同命相连”的夫妇,身世和相识的过程都颇为传奇。
克里斯托出生于保加利亚,早年开始从事艺术创作,十分贫穷。他由于不满保加利亚扼杀艺术生命的政治环境,一路从捷克斯洛伐克流亡至维也纳,后又辗转前往巴黎,生活上一直比较艰难。1958 年10 月,他被邀请去为雅克·德·高依本(Jacques deGuillebon)将军的夫人画肖像,随后与夫人的女儿让娜坠入爱河。珍妮·克劳德出生在卡萨布兰卡,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她的亲生父亲是一名法国陆军少校。与克里斯托相遇时,她正值新婚,然而,克里斯托的出现让新婚夫妇的关系仅维持了21天。
克里斯托夫妇
他们同年同月同日生
绝对对对对对对是上帝最爱的一对艺术家
他们在艺术圈里开出一朵炫丽的“奇葩”
这对纯洁的神仙眷侣般的爱情
克里斯托夫妇
他们从不接受赞助或委托
拒绝为作品阐释任何深刻含义
声称:除了自由,他们什么都不要!
并且
件件艺术都举世闻名
所有费用全都自掏腰包
那么
他们的创作方式
独特的“包裹”艺术
是怎么搞起来的呢?
这要从克里斯托年轻的时候说起
他一个人的时候就喜欢包裹物品
常常以帆布、塑料布、绳索为材料
酒瓶
杂志
桌子
沙发
自行车
······
甚至人体他都包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没包过的~)
据说是受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油画
《睡莲》的启发,
这件作品《被环绕的岛》
一共包围了迈阿密海上的11个岛屿
在碧海蓝天下
11座岛屿犹如11朵绽放的睡莲
无数游客蜂拥而至
成百上千架飞机飞临小岛的上空
俯瞰这一奇景.
准确的说这次艺术是包围而不是包裹
这么大的项目
审批是他们一直在面对的难点
从设想到实施共花了三年时间
包裹德国国会大厦项目
他们花费了24年时间说服政府
(这几乎同等于想要包裹人民大会堂)
创作所有经费均来自出售的小型包裹作品
以及草图、习作、缩小模型等
他们坚信消失失比存在更永久
所以作品短暂出现之后
就快速的恢复景区的原貌
(创作期间,克里斯托夫妇义务清理了小岛上之前人们参观所残留的垃圾)
其他履历
1.《包裹海岸》
地点:澳大利亚悉尼 1968-1969
用92900平方米的防腐布料和56公里的绳索完成了对澳大利亚悉尼附近1609米海岸的包裹,海岸峭壁被银白色织物覆盖,由峭拔嶙峋之美蜕化成神秘柔软之美。
2.《包裹峡谷》
地点:美国的科罗拉多峡谷(1970—1972)
用掉了18600平方米橘黄色尼龙布、一大群建筑工人和64个临时志愿者。悬挂在相距1200英尺的两个山体斜坡夹峙的U形峡谷间,颇具壮丽之美。作品仅仅呈现了28个小时便被拆除。
3.《奔跑的栅篱》
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马林和索诺马县山区到太平洋岸边的山丘(1972-1976)
使用了200000平方米的白色尼龙纤维织物和2050根钢杆,整个作品存在了14天便被拆除。白色尼龙布架设了一道栅篱,长达24英里,成为一道蜿蜒在群山万壑间的织物长城。
4.《包裹帝国大厦》
地点:德国国会大厦(1971-1995 )
国会大厦被10万平方米的银白色丙烯面料和1.5万米的深蓝绳索包裹起来,这是克里斯托夫妇花费了24年时间,游说了190位德国国会议员,向银行借贷了2700万马克,聘请数以百计的技术人员以及庞大的警力、飞机和通讯设备完成的作品。
“包裹”
到底有啥意义呢?
在他们看来
一件熟悉的事物经过包裹、捆绑
立刻就能产生新的结构和视角
同时重新变得陌生
他们的创作如同昙花一现
却在人们心底永存
你以为故事会这样完美结束吗?
其实,这是一个略微有点悲伤的故事
2009年让娜-克劳德
因病去世,享年74岁
上帝应该是太爱这对艺术家
但又不舍得同时召唤他们去天堂,留下一位在人间
坚持艺术的克里斯托
带着悲痛和对逝去妻子的爱
2014-2016 在浪漫的意大利伊塞奥湖上
完成了这件《漂浮码头》
这个由200000高密度聚乙烯立方体铺成的路
连接对岸的小镇通往一个湖心岛
这也许是这位81岁艺术家的最后一件大型作品
没有了玫瑰色浪漫
湖心的小岛
由两条不同的道路聚合在一点到达
。。。。。。
这是艺术
同样也是爱情
往期精彩回顾
2020年 ▎“癙” 艺风暴【 2020 】征集|一块布的温度【首发】窦唯新作|2020:后疫陈清勇|制造“真相”的文人姿态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Works全集【首发】杨加勇|20年代:艺术,是一种特质的复合光体TIMES FIGURE|方凯:时代人物中的肖像气质
ACEI文献|惠书文:艺术,改变世界的另一种力量【惠书文|艺评】林惠兴:我们终究不安的世界【惠书文|艺评】李卓·涂涂:绘画秩序中的图像隐喻【惠书文|艺评】鲍贤杰 20年代:凝固的“漆”象
【惠书文|专栏】王小双 · 20年代:透质的微光与凝望【 惠书文|艺评】李勇·20年代:从记忆碎片到一粒尘埃
【 惠书文|艺评 】朱峰 · 20年代:雕于气,塑之以息的“数字装置”
【惠书文|艺评】陈蜀:在这个时代中,我们的记忆都是“被选择”后的意识残留© An Art SpaceThis article is published by exclusive AN-ART SPACE, the artist authorized to publish, without permission, please do not reprint.DIGITALl MEDIA OPERATION PLATFORM
Copyright © 2020 AN ART SPACE. All rights reserved./Learn More About Art Information
一甸艺术数字媒体运营平台Copyright © 2020 AN ART SPAC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 著名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