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致力传播美好的艺术。

陈彧君 重返木兰溪,区域与全球的影响

艺术新闻 艺微客 412浏览 0评论

这次展览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它给北京已经颇为商业化的艺术景观注入了一种新鲜活泼的本土视觉文化,同时与学术界、或以激进及实验性著称的当代中国艺术界所盛行的艺术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整场展览中,一切都形成了一种有机的流动,它有一种春天般的成长感和生命力,制造了一种有意打破传统的当代艺术画廊白盒子的效果。用绘画、素描和装置来表现的乡土仪式、家族祖屋、亲戚朋友、村落周围的山水、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纪念品,它们都指向了一个此前几乎被隐藏、被忽视的独特而真实的自我。它们渴求被认可。事实上,正是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勾勒出首次“木兰溪”展览的重要意义。它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缩影,为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提供了一种全景式的文化体验,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一种他们难以体验的文化。

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项目,“木兰溪”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发展出自身的生命。2015年,它曾在上海9平方米美术馆展出,2017年在以色列佩塔奇·提科娃艺术博物馆展出,2018年在台北A+当代艺术中心展出。从这个系列里衍生出来的作品和概念,曾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在上海的James Cohan画廊、BANK画廊、阿拉里奥画廊展出,2015年在洛杉矶Place@all展出,2019年在北京的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展出,2020年在韩国首尔的阿拉里奥画廊呈现。每一次它都在一个新的环境中被重新创造、调整和推进。不过,对艺术家本人和他的福建同胞而言,它从未被完全并入主流,而是保留了一种独特的集体身份——艺术家将它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全球观众。“木兰溪”项目中的作品往往带有忧郁的气息,它们聚焦于那些被剥落至最本质的人性元素,以揭示出原始关系、亲情、痛苦和心理表达。这些情感对各行各业的人来说都具有普遍性,它们最终将独特的个体经验转化为共同经历,并唤起人们的同理心和相互理解。在世俗意义上,这让人联想到伊曼纽·史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有关相似性的思考,即宇宙力量流淌在所有的万物和人之间,并将他们结合在一起,而每一个事物和人又同时是特殊和独立的。

陈彧凡+陈彧君《木兰溪_厝》2012-2013年 尺寸可变

《木兰溪NO.180716》2018年 110x200cm 纸本水墨 丙烯

在亚洲地区和世界各地的“旅行”中,木兰溪项目也因遭遇到不同的社区、理念和价值观而发生了变化,并不断重新定义着自己。现在,在这个项目最初的构思完成近十年后,它终于回到了陈彧君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园头村。“重返园头村”项目实质上是艺术家以一个全新的、更具包容性的身份与本土身份之间的对话。它为“木兰溪”项目提供了一个与自身核心身份重新连接的机会,也让当地人得以体验和获得来自外部世界的理解。就像祖辈移民从东南亚带回来的纪念品,这个项目也是艺术家献给家乡的一份礼物。它不仅象征着对其自身价值的充分认可,也成为了当地居民、各种社会团体、经济实体、公共部门和国际机构交汇的平台,从这个事件中孕育出的东西,将成为一个新的开始和未来数年内区域和全球合作的典范。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艺术家,陈彧君善于将各种艺术和日常媒介自由地运用和融入到作品中,现在,他开始在更宏观的尺度上创作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社会语境的艺术作品,突破了对艺术形式的有限理解。

2020年在全球蔓延开来的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不断加剧着世界的紧张局势。随着经济衰退和国家间冲突加剧,我们似乎正面临着全球化的突然终结。人员、商品、服务和资金的跨境流动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然而,正是由于有着不同生活经验的群体日益分化,使得偏见和争端加剧,让我们很难再去维系建设性的合作。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全球必须共同努力,特别是对那些持有不同立场的国家而言。此时此刻,重访木兰溪,重新发现它所体现的多元文化,并探寻新的伙伴关系,这对我们在整个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确立一个更强大、更完整的身份,从而使我们所有人都受益,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游洋

《临时建筑NO130808》2013年 手工纸 水墨 丙烯 报纸 200x1500cm

《错屋-141107》2014年 布面丙烯 150x150cm

《颍水流芳》2014-2015年 木材 铁丝 石头 尺寸可变

《家庭聚会NO.2》2017年 数码打印 报纸 胶带纸

《11平方米的空间》2018-2019年 手工纸 报纸 丙烯 水墨 200x550cm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陈彧君 重返木兰溪,区域与全球的影响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