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致力传播美好的艺术。

美学驿站 | 不朽的林泉

艺术新闻 艺微客 522浏览 0评论


“一座园林就像一方壶中天地,园中的一切似乎都可以与外界无关,园林内外仿佛使用着两套时间,园中一日,世上千年。就此意义而言,园林便是建造在人间的仙境。” 

——高居翰(James Cahill),

《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

(Garden Paintings in Old China)



不朽的林泉



生在江南,小时候苏州园林是没有少去,然而除了游人如织,并没有许多好印象,直到与阮仪三遗产保护基金会的合作让我能够近距离接触园林,才真正体会到古典园林的精髓。 2015年一个夏夜,我有幸在整个江浙地区为逼近的台风提心吊胆的时候,将耦园占为己有若干小时。坐在耦园黄石假山顶上的石凳等着天光消逝,我突然以前所未有的清晰看到,假山,并不是“假”的——在园林的语境中,它就是高山,因为园林并不遵循原初自然(Primary Nature)的法则,也不是是用人造的山水对原初自然进行简单模仿。正如托尔金(J. R.  R. Tolkien)在《论神话》(On Fairy-Stories)中论述的,神话作者创造出一个不受已知自然规律的主宰、拥有独立运转规律的次级世界(Secondary World)——一个允许读者心灵进入的仙境——园林亦是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时空。园林所构成的,也正是这样一个亦真亦幻的时空,它能够满足我们终极的渴望:永生。古时建造园林的文人,他们以“造物主”的身份创造了立体的次级世界,允许人们亲身流连其中,寻求解脱 :并非仅仅是逃避古老或者现代“真实生活”的困扰,而更重要的,是从人类的必死命运中解脱。毕竟,正是在园林里,杜丽娘梦见了爱情,于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突如其来的、奇迹般的完美结局,予以我们慰藉和喜悦,超越了世间的悲苦。从昆曲的经典《牡丹亭》到《聊斋志异》之类的志怪故事,园林总是那个不言自明的大背景。就像日本小说家梦枕貘笔下风雅别致又蒙昧黑暗的平安时代——“人和鬼神共处一个屋檐之下”——园林所构成的,也正是这样一个亦真亦幻的时空,它能够满足我们终极的渴望 :永生。 诚然,如今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园林,早已不是数百年前初建的样子,历经损毁和修复——哪怕是根据史料尽力再现,其楼阁亭台,乃至一石一木,恐怕也不是人们心目中“原真的”(authentic)古迹。然而,哪怕在布局、植被、名称、所有权 方面不断发生变化,有一种园林精魂却始终挥之不去,即,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只要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超越死亡的渴望不曾改变,园林在核心本质层面总是一脉相承的。让目光透过物质的、现实的世界,去搜寻隐匿其中的另一个时空。当阳光照到水中央的一簇植物,或者暮光将逝,或者一尾鲤鱼在稍纵即逝……在这样的时刻,分隔两个世界的帷幕突然被撩开,那个隐秘的仙境浮现在眼前,甚至可以被铭刻在底片上。哪怕它同我们的渴望一样无法抵达,但若能在一瞥之中确认这个仙境的存在,或许也可以获得身在其中一般的慰藉和喜悦。“一座园林就像一方壶中天地,园中的一切似乎都可以与外界无关,园林内外仿佛使用着两套时间,园中一日,世上千年。就此意义而言,园林便是建造在人间的仙境。” ——高居翰(James Cahill),《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Garden Paintings in Old China)

周仰,摄影师、译者,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担任外聘摄影课程教师。她拥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士学位和英国威斯敏斯特大 学报道摄影硕士学位。在上海持续拍摄个人项目,作品关注年龄、文化遗产与记忆。作品曾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天水摄影双年展、浙江美术馆、集美 · 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洛杉矶摄影博览会(Photo L.A.)、影像上海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等展出,并获集美 · 阿尔勒 Madame Figaro 女性摄影师奖提名。近年来还致力于摄影文论译介,翻译出版包括《每一个疯狂的念头》(Each Wild Idea)、《安妮在工作》(Annie Leibovitz at Work)、《摄影 4.0 :21 世纪的摄影教学指南》(Photography 4.0: A Teaching Guide for the 21st Century)等。


Having completed the MA Photojournalism course at th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in UK, ZHOU Yang is currently an independent photographer, translator and writer, while teaching photography part-time at the Journalism School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er own photographic practice is focused on quiet and subtle topics such as memory, aging and cultural heritage, while her translation works are focused on photography as well, including Annie Leibovitz at Work and Geoffrey Batchen’s Each Wild Idea.

文、摄影 | 周仰  编辑 | 大齐原文发表于《芭莎艺术》2020年3月刊新媒体:Blair

转载、商业合作、投稿

bashayishu@bbart.com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美学驿站 | 不朽的林泉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