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廷渤 艺术简历】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国务院永久津贴获得者;
曾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画院副院长,辽宁省油画研究会会长,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及广廷渤主题油画创作研究室导师。
1938年生于大连,满族。
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分配到辽宁美术家协会美术创作室,任专业画家。
1981年入辽宁画院,任专业画家。
1967年接受辽宁省委委托创作“辽沈战役巨型组画”(合作共六幅油画)。
1972年开始创作油画,“我为祖国放骏马”“县委书记”“友谊·团结”“我叫解放军”“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睡”“风雨年代”。
1979年第三届全国文代会代表、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创作“钢水·汗水”“战争年代”“土地”“轻舟”。
1984年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代表并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1982年油画作品“钢水·汗水”在巴黎春季沙龙展出轰动巴黎美术界,成为中国超级写实主义画派代表画家。
1989年经过10年的不懈探索油画的稀油画技法获得成功,创作出新的油画语境。
1991年在日本东京、大阪、仙台、新泻举办个人海景画展,被誉为“海王”。
1995年在新加坡举办“蓝色的梦”海景画展。
1999年“钢水·汗水”载入“新中国五十年”画册,由国务院出版,国家领导人题词、作序,是辽宁省唯一载入国家经典的油画作品(全国共入选14幅油画)。
2006年创作油画“血债”(合作)、“钢花”“采油工”“西藏系列”“海景画系列”“塔吉克系列”油画作品。
2008年大型油画“老兵新传”(合作)、“美食广场”“时间·生命——2008年5月12日汶川祭”(合作)、“不忘的记忆——赵一曼”。油画“钢水·汗水”在改革开放30周年、40周年;国庆60周年、70周年,被悬挂在大门前显著位置上
2010年以来,创作油画“往事越千年”“日喀则敬老院”“甲午壮歌”“塔山阻击战”。
国家美术创作工程——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国家美术创作工程一带一路——“700年前撒马尔罕人东迁”;
国家美术创作工程中华家园——“古老的东北渔猎民族——赫哲族”;
国家美术创作工程英模人物——“董存瑞”;
国家美术创作工程英模人物——“我叫解放军——雷锋”。
“春风掠过唐古拉”“陈纳德和飞虎队”“闹正月——辽西大秧歌”“海风——小岛慰问演出”“非洲热风——抗击埃博拉使者”“寂静的南太平洋特鲁克泻湖——日本军国主义的坟墓”“郑和船队闯南洋”“阿大及其伙伴”“秋香”。以上作品的尺寸在2米、3米、4米、6米、12米宽,大都参加过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各类主题展览,国家组织的出国展和节日大型庆祝展览。
2007年至2018年培养出从事油画创作的研究生70多人,其中2人正在读博士,1人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油画作品在海外举办三十余次展览,有10余幅作品收藏在中国美术馆,有4幅作品收藏在香港博物馆,作品多次获国家大奖和国际展大奖。出版有《广廷渤海景油画选》、《广廷渤画集》。
2018年11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关键抉择——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广廷渤作品《钢水•汗水》参展并放大成海报在大门前显著位置展示。
展览现场
写生中国总编王根采访著名画家、硕士生导师广廷渤
【编者前言】
近些年,中国油画界涌现出一大批超写实绘画作者,追根溯源人们自然会联想起1980年代初期广廷渤先生的油画作品《钢水·汗水》。长期以来,国内外人士只知道这件作品开创了中国超写实绘画的先河,却不知道在创作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是写生中国联合媒体总编,有很多画家朋友询问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我带着大家的心愿拜访了广廷渤先生,广廷渤老先生爽快答应我们的要求,并说出了创作过程,特别拿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重要资料。这些从习作草稿到构图定稿的一些珍贵图片,其中有些速写、素描、油画写生作品原作,从油画语言角度看是相当精彩的。
《钢水·汗水》油画/布面 1979—1981年 260cm×168cm 中国美术馆藏
广廷渤回顾:油画《钢水·汗水》创作过程
1979年,辽宁美术家协会为1981年纪念建党六十周年全国美展准备作品,动员画家到生活中采风,我去了大连钢厂。这是一座大型工厂,有12000多名员工,工会负责人很热情,派了一位厂内青年画家照顾我的日常生活。
半个月过去了,这位小青年带我走访了全厂各主要部门,去了几个炼钢车间,因这个工厂是国家试制特种钢材基地,所以炼钢炉前的工人仍保持半手工劳动。如人们所熟悉的钢炉、轮大锹、给料、给气,工人们手提钢钎捅炉火,在那钢花飞溅的炼钢炉前动作迅速稳健,这些场面在不少作品中出现。
工人师傅们休息的地方就在炼钢炉旁,有长木条凳和小木桌,桌面放着喝盐汽水用的白瓷杯子,有装着盐汽水的钢罐,墙边立着工业用的大直径电风扇,工人休息时有的喘着粗气,有的在大口喝汽水。其中有位青年工人热得实在受不了,便脱下上衣将裸背贴在电风扇前,炉长见了便一把将她拽了过来,白了他一眼,“你不要命了”那青年侧身被炉火照射在身上,那油汗欲滴的汗珠在这一刹那间闪烁着灿烂的金光,我被这一瞬间镇住了,感觉这青年犹如刚脱开模具的铜铸件,还没有被打磨过,那是最原始的、最生动、最有震撼力的形象,这种形象具有油画最基本的语言特征,抓住这个“点”就抓住了油画本体语言的内涵。周围工人身上、面额上、胸前都在淌汗,隆起的肌肉紧挨着衣服被汗水湿透贴在胸前。可以说汗水是整个画面的细节,而汗水只有油画色彩才能淋漓尽致地将这种感受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我感觉受到有一种莫名的触动,也是创作的冲动。只有离开现场回到家中,闭上眼睛让你最为感动的场面、细节自然浮现在眼前,渐渐地画面上几个主要构件呈现出来:正面是红光照射的汗水,暗面是天光反射蓝光下的汗水,油汗洇透的橄榄色的工作服,头部的汗水、肩上的汗水、背部的汗水、前胸的汗水等等的具体形象出现在眼前,站着、背着、坐着的人物形象形成画面的构成,这是艺术家深入生活提炼取舍的过程,这也是一种创作经验吧。
记得普希金创作欧根奥涅金诗体小说时说,主要人物奥涅金和达吉雅娜是经历很模糊逐渐清晰的过程,中间状态的形象还不断被更理想的形象置换。我也很模糊,觉得画面似乎应该满满地全是人物,要做到把“汗水”表现清晰就得想办法。
几个星期后,我邀请一位搞摄影的同学来工厂拍彩色片,当时那个年代“彩照”是很珍贵的。我用褐色油彩涂到工人的脸上、胸上、背上,用甘油淋到皮肤上作流淌的汗珠。模特有炉前工人、电工、工人画家,厂里的消火队员等。他们在红灯照射下个个神采奕奕,之后的日子里,我的同学也几次去钢厂拍摄影作品,在地区影展上获得特等奖,他告诉这甘油很好用,以前用水淌汗,还没动手拍照,水就蒸发了。
构图阶段开始了,各种生动的形象,用炉火照射下的汗水,胸前的、后背的都合理安排在画面上,由于资料太丰富,都想往画面上塞,这是画家创作的“毛病”。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总算把画面安排得即合理又均衡。
画面人物比真人稍大些,这样观看画面人物和真人有等大感觉。我是首次采用超级现实主义手法制作,没有经验,我非常认真地画了两幅就熟悉了制作程序,为谨慎起见,先制作不带汗水的形体加炉前光形象之感,尽量考虑周到。
当时辽宁组建一个集体创作学习班,有20多位画家集中在展览馆的大厅里制作,我是在旁边的木工房里制作,画家们围过来很惊讶,我画面中的人物刻画得极其细致入微,过了几天,我用多半天时间用笔蘸稀油画色,让稀油画色向下流淌,同时,用笔杆将油色顺着体型肌肉块引下来,再点上反射光和汗珠,非常顺利,画面顿时呈现极为辉煌耀眼的效果。说实话,有些出乎自己的预料,这时画家们都围拢过来很惊讶,顿时场面热闹起来,甚至有人欢呼“万岁”。
几天后,中国美协和美术杂志总编来沈阳视察作品制作进度,主编一眼看到《钢水·汗水》这幅画连声叫好,这幅作品肯定能立起来,吩咐记者拍照,并说要写评论。在辽宁展览时,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编辑纷纷拍照采访,一位有权威的美编主任向我提议说“画面主要人物炉长正襟危坐,嘴张得太大,累得大喘气不好,工人阶级的代表应闭上嘴”。省内也有人附和让我把人物的嘴改闭上,无奈之下只能修改,旁边观看的画友们齐声喊:“老广!手下留情啊”,现在大家看到的那个炉长的嘴稍留个空隙,这是不得已的结果。
198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组团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展,中国美术馆见此画被第一个选中参加国际展便决定收藏了。在巴黎展出时,巴黎竞赛杂志发表并欲收藏,团长吴作人先生婉言谢绝。在北京展出时,时任中国美协秘书长的华君武先生陪同文化部长贺敬之先生观看,在二楼休息厅华君武先生把我介绍给贺敬之部长。部长给予鼓励表扬,并问我的年龄,我说今年42岁,好年龄好好干,我笑了笑。
部长的几句问候语使我想起恩师对我的嘱托,这得从1964年说起,那时我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时,我的恩师袁跃锷老师将我拉到一边说:“你很有发展,毕业后不要闲着,要继续搞创作,世界上不少名家都是二三十岁出名的,如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院》、籍里柯的油画《梅杜萨之筏》、米开朗基罗的油画《最后的审判》都是二三十岁创作的。”恩师的话深深铭刻在心中,那是我的座右铭,如今这《钢水·汗水》引起轰动,我成为中国超写实主义代表画家,可我心中依然觉得这是迟到的荣誉。
1982年,《钢水·汗水》在巴黎春季沙龙展出,轰动巴黎美术界。评论家郁风撰写的“在东西方之间”高度评价这幅作品体现中国油画家油画造型能力,巴黎评论家问代表团团长吴作人,这是机器喷画吗?吴作人回答全部是手工制作的,他们听到后感到很惊讶。之后,我国每次组织去西方举办油画展,都采取沙龙展的形式,将《钢水·汗水》和《父亲》单独摆在大厅正中央,上面插着五星红旗。
1999年建国50周年,国务院出一本书,由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作序,书中详细记载建国50年来方方面面的成就,其中绘画部分精选15幅油画作品,《钢水·汗水》被选入其中,这是辽宁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经典油画作品。
2018年11月,中央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改革开放40年成就展,在大门上方大横额写着《关键抉择——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大门两侧悬挂四幅大油画海报,其中有《钢水·汗水》。
当下的绘画界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写意油画;另一种是造型写实油画。写实油画可以用纯素描方式表现,也可以用色彩表现,不管用什么方法表现都是对物象进行精雕细刻,这样就形成了绘画作品的新语境,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对40年前的超写实主义作品绘画给予更强烈的观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钢水·汗水》这幅作品是用丙烯颜料在布面上画的底稿,那个年代丙烯作为新的绘画材料颜色种类很少,因速干便于修改就用丙烯画个初稿,用油画颜料进行深入刻画,称油画作品更为贴切,用评论家的话说,这幅作品在油画本体语言的运用上达到很高的审美境界,满画面都是闪着金光的汗水,也是油画特有表现能力的体现。
广廷渤
2020年5月9日
【编后语】
《钢水·汗水》创作于1979—1981年,这件作品的出现,开启了中国油画超写实的时代。
广廷渤先生深入炼钢厂第一线,力图表现普通人物拥有的生命力,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画家审美态度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地展现。作品主要人物“炼钢厂的炉长”不是大义凛然的英雄,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这种创作不是一般画家能达到的,属于一种“开悟”的境界,广廷渤先生的知识修为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钢水·汗水》创作于1980年代初,计算机、电脑、多媒体还没出现,这幅作品属于纯手工绘制。1984年后电脑陆续普及,画家使用一些机械方式使图像转移到画布上。超级写实主义需要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技巧来模拟一个虚假的现实。因此,作品往往结合并利用摄影的局限,来绘制照相机达不到的效果。就广廷渤绘画水平而言,当属中国一流毋容置疑,他是中国超写实作品的先行者。
我很荣幸能将《钢水·汗水》的详细创作过程分享给大家,更感谢广廷渤老先生对我的信任。再次表示感谢!(编者:王根)
广廷渤在调整即将完成作品画面效果
更多创作习作草稿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广廷渤回顾:油画《钢水·汗水》创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