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致力传播美好的艺术。

荣宝斋珍藏重量级书画,到底有多牛?

艺术新闻 艺微客 592浏览 0评论


▲中国书画专场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北京荣宝拍卖




慕古撷珍,故纸清芬

荣宝斋珍藏重量级书画,到底有多牛?

文/ 同古堂


北京荣宝斋盛名久矣,迄今已有三百余载,所藏之丰,亦为人所称道,堪与馆藏相媲美。其古书画中,宋元名画不乏,明清诸家墨翰也是齐集于一堂,如张瑞图、夏言、八大山人、黄慎等;尤是近现代,其长年“以文会友”,为书画家经营,与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陈半丁、石鲁等艺坛巨擘,交谊匪浅,多有佳话。


数年前,所陆续出版之《荣宝斋珍藏》,计十二册,数量多达四千余件,涉猎名家甚多,囊括近现代绘画三册,古代绘画三册,齐白石一册,黄宾虹一册,百花齐放书画合璧一册,古代书法卷三册,从中足可窥半部书画史之变迁,托物言志,于传统书画文化考据又颇具参考意义,令人钦服


▲《荣宝斋》,荣宝斋出版社


今年,北京荣宝2020春拍,自《荣宝斋珍藏》中,撷选部分精品,亮相齐鲁,即无一不是著录累累,雅人深致,佳作难得。


如张瑞图《捧节下瀛洲诗》立轴、黄慎《群仙图》、齐白石《花草工虫》册页、《花卉蔬果》册页、李可染《无限风光在险峰》等,或书艺另辟蹊径,绝尘而奔,或仙人驻立,疏影横斜,或勾勒生动,神形俱足,亦或山峦险绝,烟云氤氲,皆是笔墨淋漓,尽得时人风尚。


▲张瑞图《捧节下瀛洲诗》

水墨绫本

182×111cm 约 18.2 平尺


款 识:

捧节下瀛洲,居然事远游。缃编留直笔,锦缆引轻舟。五月辞京洛,双星下益州。懿亲原鲁卫,上客得应刘。剑阁铭何壮,琴台赋转优。江山多胜览,归路及清秋。瑞图书。


钤 印:

张瑞图印、天事斋


鉴藏印:

荣宝斋收藏


著 录:

1. 《荣宝斋珍藏 • 卷 10》P155,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

2. 《中国书法全集• 55 张瑞图》P190, 荣宝斋出版社,刘正成主编 1992年。

3. 《中国历代书法大师名作精选•张瑞图卷》封尾扉二页,西泠印社出版社,白砥主编,2001 年。

4. 《笔墨烟云·中国古代书法审美评说》P217,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

5. 《历代金石翰墨名家逸事》P98,学林出版社,2014年。


▲部分著录


单以书艺而论,张瑞图可谓晚明新书派砥柱人物,其与王铎、傅山、倪元璐、黄道周等有“晚明五大家”之称,又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可见其书法造诣之高超。


明朝书坛,自明初“三宋”、“二沈”台阁体,烂燦一时,时人争以为法,然无异于"阘冗肤廓,几于万喙一音",而后文徵明、祝允明等吴门众人,上追晋唐风流,各有面貌,大呈复兴之势,及至晚明,书法变革也愈为浓烈,狂放书风成为主流,可谓满纸烟云。


其中,张瑞图以偏侧之锋大翻大折,予人百草丰茂之感,一变历来行草书家之圆转取纵势的笔法,别开生面。近人张宗祥在《书学源流论》谓之“明之季世,异军特起者,得二人焉:一为黄石斋,肆力章草,腕底盖无晋唐,何论宋、元;一为张二水(即张瑞图),解散北碑以为行、草,结体非六朝,用笔之法则师六朝。此皆得天独厚之人。”


清人杨守敬《跋张瑞图<前赤壁赋>》亦言“顾其流传书法,风骨高骞,与倪鸿宝(倪元璐)、黄石斋(黄道周)伯仲。”


▲张瑞图(1570-1644)


张瑞图,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明代画家,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


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擅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劲,作品传世极希。


此件《捧节下瀛洲诗》,即为其典型笔墨,笔势奔放,绝无固守,结体亦是舒张,而方折峻峭,且点画坚实,整幅书作,观之苍然大气,酣畅淋漓也。



▲张瑞图《捧节下瀛洲诗》 局部


不过,相较于其晚年书风,结体横撑,上大下小,尖峰起笔等,此作已初具风格,书作中,“结体横撑”,如“远”、“缃”、“应”诸字;“上大下小”,如“京”、“台”、“览”等;而“尖峰起笔”则是比比皆是,如“直”、“舟”、“辞”、“归”等。


此外,张瑞图笔势,多是“左高右低”,如“缆”、“懿”、“卫”字等,此类结体习惯、笔势走向、章法特点等,其后期书法中经反复探索,沉淀,尤为明显。


因此,《捧节下瀛洲诗》从书风、技法等,应是其盛年之作。


▲张瑞图《捧节下瀛洲诗》场景图


诗中云“捧节下瀛洲,居然事远游。”、“五月辞京洛,双星下益州。”,其中“捧节”即持捧旌节,奉命出使,而“益州”为古地名,辖地包括云、贵、川等地。


据考,自万历三十八年后(1610年),张瑞图告假回乡修养,两年后,即万历四十年(1612年),其回京官补原职,而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夏天,张瑞图与魏道冲出使云南。《白毫庵集》杂篇中有载“万历甲寅余与魏道冲前辈同使滇南,道冲先一月行,至清泉有闻苗警诗题壁,慨然有投笔请缨之怀,佘后至,亦率尔有作,亦各言其志。”


此与诗中所言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契合,其中“双星”,或即张瑞图、魏道冲二人,而“五月”即夏天,“辞京洛”,为奉命出京。而“远游”,为此行途经河北、陕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可谓千里之遥,因此诗中亦云“江山多胜览”。


期间,魏张二人,彼此诗词唱和不绝,张瑞图作诗《白水驿》、《交水道中》、《辰舟道中》、《戏和魏太史诗》等。


其中,《戏和魏太史诗》,诗云“词客下瀛洲,题诗破僻幽。岂知五字苦,难博半旬留。人落青藜馆,例遭白眼羞。季鹰真达者,一酌胜千秋。”,“词客下瀛洲”与“捧节下瀛洲”,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另有“归路及清秋”,与张瑞图魏道冲相约中秋节前会面,也符合。因此,《捧节下瀛洲诗》应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张瑞图“西南宦游”的纪游诗。


如此,也可印证书作中所表露之盛年书风。


▲张瑞图《捧节下瀛洲诗》钤印


诗中钤印分别为张瑞图印(白文)、 天事斋(朱文),“天事斋”为其斋号,另有审易轩、清真堂、唏发轩、环湖亭、白毫庵等室名。


张瑞图其余部分书画钤印,可做参考。




▲张瑞图 部分钤印

轴前有秦仲文题签“张二水草书真迹 ,癸未新春仲文秦裕题”。


秦仲文,(1896-1974)名裕,河北省遵化县人,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是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山水画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代四家,兼擅墨竹,亦精书法。解放前曾在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京华美术学院、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编写了中国绘画学史一书。解放后任北京画院画师及院委。出版有秦仲文作品选集。


而黄慎的《群仙图》也堪称巨制,其尺幅高近三米,设色纸本,所绘为八仙及钟馗、拾得、寒山、刘海等,群仙驻立,描绘细腻而传神,皆各具神态。


▲黄慎 群仙图

1755 年作 设色纸本

272.5×136cm 约 33.4 平尺


款 识:

乾隆乙亥孟秋,宁化瘿瓢子慎写。


钤 印:

黄慎、瘿瓢山人、东海布衣


鉴藏印:

荣宝斋收藏


著 录:

《荣宝斋珍藏•卷2》P143,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部分著录


黄慎列名于“扬州八怪”,其绘画初学上官周,后集诸家之长,以狂草笔法作画,所画人物,多取神仙故事、渔父、纤夫等为题材。画作既有文人雅趣,亦贴近生活世态,大写意画风,可谓自成一格。


清代凉道人《听雨轩笔记》中,赞言“其画初见如草稿,寥寥数笔,形模难辨,及离丈余视之,则精神骨力出焉”。葛嗣彤亦言其“惟笔墨纵横,风弛雨骤,能将是人之体于数笔中传出,斯亦奇矣!”


▲黄慎(1687-1772)


黄慎(1687年6月14日—1772年),福建宁化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家贫,遂学画,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他的人物画题材十分广泛和丰富,它不仅画神仙佛道和历史名人,也擅长从民间生活中取材,塑造了纤夫 、乞丐、流氓、渔民等下层人民的形象,这在古代的画家当中是十分难得的。康熙间至扬州卖画,人争客之。是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与郑燮友善。擅草书,后以狂草笔法作画。亦能诗。有《蛟湖诗钞》。


黄慎笔下的人物,从“写真”至“不为形似牵绊”,最后“草书入画”,风格屡有革新,应与彼时扬州文风之盛,雅士云集有关。


而相较于“扬州画坛”其余诸家,以书画自娱,对黄慎而言,以绘画迎合市场,解决生计,似乎更为重要。因此,其反应民间疾苦的“小人物”形象或信仰类的“神佛”题材,则更趋于世俗化,冲破此前一成不变之正统审美趣味,而自成一派。


不过,黄慎的笔墨,并非仅局限于“写形”或“写貌”,而是追求文人画中的“写神”与“写意”,如此既规避了传统士大夫重墨轻形之陋弊,又一扫商品画画工写形而无韵的积习,可谓“入世”而不媚上。


郑燮有诗赞云“家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涯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外,更无真相有真魂。”,即可窥知一二。



▲黄慎 群仙图 局部图


此幅《群仙图》,可谓形神兼备,虽然描绘了十二位神仙,数量颇多,然构图却甚为统一,未见繁杂,人物面貌五官及神态亦是惟妙惟肖,个性鲜明。


如画中“铁拐李”,宽袍大衣,身背大酒葫芦,手执拐杖,左脚微抬,须髯随脸部上扬,眉发丝丝分明,有静动结合之感;而“汉钟离”袒胸露乳,俯身微微咧嘴,衣饰线条提按、转折挥洒而就;“刘海”则仅露半身,手抚金蟾,金蟾本为仙宫灵物,此刻却极为温顺;其余诸仙勾勒刻画亦是入木三分,酣墨淋漓。据此,足可见黄慎写意仙佛造诣之深。


▲黄慎 群仙图 局部图


画中款识为“乾隆乙亥孟秋,宁化瘿瓢子慎写。”,知为其画风大成时期画作。其自康熙六十年起更名黄慎,雍正四年起改字恭寿,取别号瘿瓢山人,简称瘿瓢,瘿瓢子。


明屠隆《昙花记·仇邪设谤》中,有言“冷凄凄百衲衣掛着瘿瓢,甘冷澹弃繁华”,明李贽《读书灯》也有诗“瘿瓢倒掛三云树,肉眼频观古佛灯”,其以“瘿瓢”为号,似隐寓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


除画外,黄慎的书法亦是得怀素笔意,从章草中脱化而出,行笔沉稳而遒劲,如款识中“乾隆”二字笔划虬曲,点画纷披,结字则奇古险绝,以书入画,可谓书画双绝也。


▲钤印:黄慎、瘿瓢山人、东海布衣


黄慎别号东海布衣,画作中另有“荣宝珍收藏”鉴藏印。


▲鉴藏印:荣宝珍收藏


关于黄慎,齐白石亦言“前朝之画家,不下数百人之多,瘿瓢、青藤、大涤子外,皆形似也。惜余天资不若三公,不能师之”;“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也可见白石老人对其之“形神兼备”推崇备至。


▲齐白石(1864—1957)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他生于湖南湘潭,做过农民,早年还曾为木工,由于从小酷爱画画,刻苦勤奋,几乎自学成才。同时他对诗文、书法和篆刻也下过很大的功夫,齐白石57岁后定居北京。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齐白石是“诗书画印”俱佳的巨匠。“草虫画”代表了他绘画的最高成就,无人超越。


同样,齐白石作为近现代画坛的扛鼎之人,其酣畅淋漓的写意画与精致入微的工笔画,亦是神韵完足,如其所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既富民俗气息,也俱文人格调,皆是神来之笔。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十开

设色纸本

34.8 ×23.5cm×10 约0.7 平尺(每幅)


款识:

1. 寄萍堂上老人白石作。钤印:木人

2. 三百石印富翁白石奉天有事之年画。钤印:老白

3. 借山吟馆主者白石画家山黎花小院之花蛾。钤印:老白

4. 杏子坞老民白石。钤印:木人

5. 白石老八十三岁时方书款识。钤印:阿芝

6. 八砚楼头久别人,白石老眼。钤印:白石老人、悔乌堂

7. 白石老人。钤印:木人、白石老人

8. 白石老人。钤印:阿芝

9. 星塘老屋后人白石画。钤印:齐大

10. 此册十开即如平泉庄之木石,是吾子孙,不得与人。八十三岁白石老人记。钤印:老白、木人


封题:

《白石草虫》,九十三岁又见题记之,白石老人。钤印:阿芝


鉴藏印:

荣宝斋收藏


著录:

1.《荣宝斋秘藏中国近百年书画珍品展》P57、P59、P61、P63、P65、P67、P69、P71、P73,银星文化,1993年。

2.《荣宝斋近百年中国书画精品集》P41(十开之一),荣宝斋出版社,1994年。

3.《荣宝斋画谱(八)·齐白石花卉草虫部分》P28-31,荣宝斋出版社,1996年。

4.《荣宝斋珍藏•卷7》P182,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部分出版


宋人董道《广川画跋》中曾言“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蝉虫又次之”,而齐白石其草虫画之超绝,时人谓之“翻者折翅能见动作,飞者振羽如临风声,鸣者切股能闻音响,跃者挺身可视起状”。此后,草虫类题材画作,竟一跃成为画坛风尚,以至于“客有求画工致草虫者众”。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 册页


此册页即堪称齐白石的经典力作,册中所绘之螳螂、蝈蝈、蝴蝶、知了、蜻蜓、蝗虫、飞蛾、蜜蜂等,无不栩栩如生,且形态各有不同,又跃然于纸,观之勃勃生气,恍若置身田野。


而花卉、瓜果、蔬菜,则如雁来红、荷花、丝瓜、牡丹、蘑菇、鸢尾等,以率真老辣的大写意笔墨,鲜艳亮丽的色彩,“兼工带写”,奇趣乃成。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 册页封面


是册,著录累累,为荣宝斋旧藏。齐白石自题册页封面“《白石草虫》。九十三岁又见题记之,白石老人。”,钤印:阿芝。可知为白石老人九十三岁时集结装裱成册。


册中,其又跋云“此册十开即如平泉庄之木石,是吾子孙,不得与人”。其中“平泉庄”即语出唐李德裕游息的别庄。唐康骈《剧谈录·李相国宅》载“(平泉庄)去洛阳三十里,卉木台榭,若造仙府。宋张洎《贾氏谈录》亦载“平泉庄台榭百馀所,天下奇花异草,珍松怪石,靡不毕具,自制《平泉山居草木记》。”


而李德裕于其《平泉山居戒子孙记》中,训戒子孙,言及“鬻平泉者,非吾子孙也。以平泉一树一石与人者,非佳士也。”,齐白石以此作跋,可见其对此册页之喜爱,视若珍宝。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 册页之一


局部题跋:是吾子孙,不得与人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 册页 局部


齐白石的草虫画,有着浓厚的文人画气息,其用笔轻重变化自如,用墨洁净透明,浓淡相宜。


其笔下鲜活生动的草虫,与画艺之外的自然情趣不无关系。黎锦熙于《齐白石年谱》中曾载“辛丑(1901) 以前,白石的画以工笔为主,草虫早就传神。在家一直养的草虫——纺绩娘、蚱蜢、蝗虫之类,还有其他生物,他时常注视其特点,做直接写生的练习。”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 册页之一


齐白石为“妙如”女弟子作草虫册页题记中亦曾言“从师少小学雕虫,弃凿挥毫习画虫。莫道野虫皆俗陋,虫入藤溪是雅君。春虫绕卉添春意,夏日虫鸣觉夏浓。唧唧秋虫知多少,冬虫藏在本草中……山野草虫余每每熟视细观之,深不以古人之轻描淡写为然。尝以斯意请教诸师友,皆深赞许之。”


如册中蜻蜓作飞翔顾盼状,翅翼纤毫毕现,且浓淡变化,富有透明感,荷花则红艳如火。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 册页之一


枫叶错落有致,蝉附于枝干,蝉翼勾勒精细,造型精准。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 册页之一


瓜藤秧蔓描绘自然,蝈蝈头部俯视,似在觅食。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 册页之一


谷穗垂落,蝗虫攀爬其上,筋骨可见。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 册页之一


飞蛾活灵活现,生趣盎然。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 册页之一


蜜蜂振翅采蜜,鸢尾施以淡青色。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 册页之一


齐白石曾言“为万花写照,为百鸟传神”,而草虫画即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真实写照,传统不登大雅之堂的草虫,在其笔墨下,俨然是进入了最高的艺术殿堂也。


其余册页内页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 册页之一


▲齐白石 《花草工虫册》 册页之一


此作钤有“荣宝斋收藏”,品相保存完整,足见其稀珍。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齐白石与荣宝斋,彼此间书画往来甚多,荣宝斋门楣上“荣宝斋”及巨匾“发扬民族文化”均由齐白石所题写。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其在门首贴出“停止卖画”四个字,然为了生计又不得不旁注“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荣宝斋)接办”,也可窥知深厚情谊。


▲齐白石题“发扬民族文化”


齐白石为荣宝斋作画颇多,专场中另有其作《花卉蔬果册》十二开、《国色天香》立轴,也为荣宝斋旧藏精品。


▲齐白石《花卉蔬果册》十二开

1955年 设色纸本

34 ×27cm×12


款识:

1.白石。钤印:甑屋

2.白石。钤印:借山翁

3.白石。钤印:木人

4.白石。钤印:齐大

5.白石老人。钤印:齐白石

6.牡丹。九十五岁白石。钤印:借山翁

7.白石。钤印:借山翁

8.白石。钤印:甑屋

9.秋色。九十五岁白石。钤印:木人

10.九十五岁白石。钤印:白石

11.九五老人白石。钤印:木人

12.九石。钤印:借山翁


鉴藏印:

荣宝斋收藏


著录:

1.《荣宝斋画谱(八)·齐白石花卉草虫部分》P44-48,荣宝斋出版社,1996 年。

2.《荣宝斋珍藏·卷 7》P314-325,荣宝斋出版社,2009 年。

3.《2020荣宝斋珍藏鉴赏·齐白石》挂历,荣宝斋出版社,2020年。

4.《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学艺术大师作品集》P71-75,中国国际博物馆,2017年。

5.《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作品集》P138-139,荣宝斋出版社,2018年。


▲部分出版


此册页共计十二开,所绘内容为荷花、黄梨、南瓜、牡丹、牵牛花、麦穗、水仙、荔枝、梅花等,囊括其颇为常见又讨喜之花卉蔬果题材。画面整体大写意信笔挥写,造型简洁,用笔粗放,然墨色变化丰富,画作雅意清幽,契合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之艺术旨趣。


▲齐白石 《花卉蔬果册》 册页封面


齐白石大写意手法的笔墨,或雄苍,或柔韧,可谓笔笔气韵流荡,形神特征,也是简而意足。如册页中“荷花”,荷叶施以淡青色,叶脉纹络以铁笔勾勒,枝蔓斜曳,交织成“叉”形,而数片红艳花瓣掩于荷叶其后,画面清新而灵动。


亦或“牵牛花”,淡墨绘叶苔,藤蔓,错落穿插,浓淡有致,阔叶形则如荫似盖,与洋红所画花朵交相辉映,另有数朵花苞与叶片蜿蜒缠绕,顺势而上,形成“叶中探花,花外展叶”的画面。


▲齐白石 《花卉蔬果册》 册页之一


而“水仙花”虽仅寥寥数笔,花叶以细劲的线条绘制,粗细、长短不一,彼此交叉,线条又有起伏变化,有微风吹动之感。画面虽无过多色彩,然墨色酣畅淋漓,清秀优雅,且富有生机。


▲齐白石 《花卉蔬果册》 册页之一


册中“荔枝”也是寓以“吉利”、“大利”、“多利”等吉祥寓意。其曾言“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图第一”,并赋诗“自叹中年何苦思,七言四句谓为诗,一朝百首多何益,辜负钦州好荔枝。”


▲齐白石 《花卉蔬果册》 册页之一


册作于其晚年时期,画艺早已臻于极致,因而能以轻松笔墨,营造传达自然情趣,又融入情意于物象之中,尽显拙朴之妙,实是难得。


▲齐白石 《花卉蔬果册》 册页


其余部分册页内页


▲齐白石 《花卉蔬果册》 册页之一


▲齐白石 《花卉蔬果册》 册页之一


▲齐白石 《花卉蔬果册》 册页之一


▲齐白石 《花卉蔬果册》 册页之一


▲齐白石 《花卉蔬果册》 册页之一


事实上,齐白石晚年时期,尤喜以大写意笔法绘花卉,且多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徐渭曾言“不求形似求生韵”,此幅《国色天香》立轴,即是齐白石遥师先贤,神韵兼得的妙作,无论笔墨、色彩、构图、格调等,皆是痛快淋漓,独树一帜。


▲齐白石 国色天香

1956年 设色纸本

100×33.7cm


款识:

九十六岁白石老人。


鉴藏印:

荣宝斋收藏


著录:

1.《荣宝斋秘藏中国近百年书画珍品展》P60,银星文化,1993年。

2.《荣宝斋珍藏·卷7》P327,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3.《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作品集》P136-137,荣宝斋出版社,2018年。


▲部分出版


当年,陈师曾也以吴昌硕师古而不拘泥于古,终至大成,劝诫齐白石,其《自传》中亦坦言“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正是其锐意变法革新,才创一代大写意画新风。


此《国色天香》图与齐白石其余牡丹题材中“并蒂、三生、四季之类”相仿,其以粗笔写意,没骨法淡墨描绘两朵盛开牡丹,黑墨点蕊,石青石绿涂染叶片,叶皆繁复重叠,却可分阴阳向背,浓墨线条勾划出叶脉。花朵及叶片左侧倾倒,似有微风拂过,而摇曳生姿。


▲齐白石 国色天香 局部


花瓣形态处理也见章法,或显或隐,或浓或淡,或枯或润,各不相类而变化万千,虽仅两朵,却可谓“姹紫嫣红开遍”。


▲齐白石 国色天香 局部


整幅画作,色彩浓艳明快,构图备极饱满,典雅之余,也显见雍容华贵。尤是叶片下垂,与其余画家的叶片朝上不一致,为“雨后牡丹”,更是鲜艳欲滴,国色天香也。


▲齐白石 国色天香 场景图


齐白石师法古人而自成面貌,其曾言“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二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亦或“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谓甚为仰慕先贤。


其中“青藤”即徐渭,而“雪个”为八大山人。齐白石八十五岁时,题于其1945年所作之《墨笔花果册》,有云“予五十岁后之画,冷逸如雪个,避乱世于京师。识者寡,友人曾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今见此册,殊堪自悔,年已八十五矣。乙酉,白石。”


也可见其对于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推崇。


▲八大山人 拒霜游鱼图

水墨纸本

104×54.5cm


款识:

八大山人写。


钤印:

八大山人、何园、屐形印


鉴藏印:

荣宝斋收藏


著录:

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册》P170,文物出版社,1986年。

2.王朝闻主编:《八大山人全集•卷 4》P968,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0年。

3.《荣宝斋秘藏明清书画展》P31,汉城大学校博物馆,2002年。

4.《荣宝斋珍藏•卷1》P223,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5.劳继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壹》P358,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6.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壹》P82,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


展览:

纪念中韩建交十周年《荣宝斋秘藏明清书画展》,2002 年,韩国汉城大学校博物馆。


▲部分出版


明朝灭亡后,作为大明宗室遗民,为躲避清廷追杀,八大山人只好选择隐姓埋名,遁入空门。从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常伴黄卷青灯,从国仇家恨的藩篱中,渐至“超脱”。


其作品,多为写意水墨,笔简意赅,如荒凉孤寂的山石树木,讳莫如深的款识题跋,构图中的静穆之趣,层次间的疏旷之韵,极受喜爱。


然而因其传奇、敏感且又坎坷的人生色彩,对于八大的考据,素来颇为艰难,人们只得从其寥寥传记、画作、题签,款识乃至于钤印等,综合稽考。


此幅《拒霜游鱼图》,构图简练,仅寥寥数笔,寂静秋山中,悬崖峭壁处,几株木芙蓉或枝干平展生长,或向下倾斜,而以“留白”所表现之宽阔湖面,两条鱼在水中游弋,其一为青鱼,其二为鳜鱼,鱼眼朝上,似对世俗之不屑。


▲八大山人 拒霜游鱼图 局部


木芙蓉盛放,应是饱经风霜,浓墨重涂而成,枝干曲折,枝叶疏密有致,可见生命力之顽强,尤是岩石勾勒,线条方折,知其苍劲。


▲八大山人 拒霜游鱼图 局部


纵观全幅,笔墨浓淡干湿均挥洒自如,寂寥之中,寓着世外无限生机与顽强,此同八大山人之人生际遇、感悟可谓极其相似,当为其心声。


▲八大山人 拒霜游鱼图 场景图


款识“八大山人写”,竖笔连写,乍看之下,甚似“哭之”或“笑之”,而且关于“八大山人”的自号,学界多认为其为山人去朱姓上半而存下半之八大。


▲八大山人 拒霜游鱼图 款识


包括画作钤印“八大山人、何园、屐形印”等,对比其年谱,应属其七十岁左右而作。印鉴可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朱耷》所载。


▲八大山人 不同时期款识


而李可染为齐白石弟子,画坛中也是声名卓著,如其所言“为祖国山河立传”,笔下的锦绣山河,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充满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与东方气派。


李可染  无限风光在险峰
设色纸本  立轴  
1974 年作
70.3×46.2cm 

款识:
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九七四年春写毛主席词意, 可染。

钤印:
可染、河山如画

鉴藏印:
荣宝斋收藏

著录:
《荣宝斋珍藏 • 卷 5》P245,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部分出版


此幅荣宝斋珍藏之《无限风光在险峰》为李可染1974年春以毛主席词意所作。毛主席1961年9月9日在庐山,有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李可染  无限风光在险峰 局部


画面中构图险绝,雄浑磅礴,山峦层层,群山巍峨,直入云霄,有绵延不绝之感。山涧处苍松点缀,云雾缭绕,左下角一颗劲松拔地而起,二人登石道而上,立于其侧,仰望远眺,感叹大自然之奇绝壮美,可谓点睛之笔。


李可染  无限风光在险峰 局部


李可染此幅笔墨气度涵盖天地,又以明暗光影、动静、虚实、黑白等对比,体现山石之峻峭,云雾之灵动,予人以极大视觉震撼。


而且,笔墨浓淡相间,干湿变化,得黄宾虹积墨法之真髓,既有擦法的虚灵、苍润、浑融特征,也不乏染法的整体、浑融以及明暗属性。无怪乎李可染《谈学山水画》中言及“学习传统,贵在直接传授,即所谓‘真传’。……我跟齐、黄两位老师直接学习,所得的教益,终生难忘。”,即知曾得益于黄宾虹。


李可染  无限风光在险峰 场景图


此作,右下角钤盖荣宝斋收藏印,又有出版著录,且是李可染中西结合,以光、色引入传统山水的画的经典之作,殊为难得。


北京荣宝2020春拍中,另有黄宾虹《莲花峰初晴》、陈半丁《花卉四屏》、夏言《仙坛雅集》卷、傅抱石《观瀑图》、石鲁《五月风荷图》也都是荣宝斋收藏之精品大作,且著录颇多,因篇幅所限,不一一而足。


窥斑知豹,可见荣宝斋收藏之富,“民间故宫”,也并非虚言,诚是荣宝为名,慕古撷珍,故纸清芬,满室书香也。


▲黄宾虹《莲花峰初晴》


宾虹《莲花峰初晴》 局部


宾虹《莲花峰初晴》场景图


▲陈半丁《花卉四屏》


▲陈半丁《花卉四屏》场景图


▲夏言《仙坛雅集》卷


夏言《仙坛雅集》卷 场景图


夏言《仙坛雅集》卷 局部图


▲傅抱石《观瀑图》


▲傅抱石《观瀑图》局部图


▲傅抱石《观瀑图》场景图


▲石鲁《五月风荷图》


《五月风荷图》


《五月风荷图》 场景图





参考资料:

盛郁龙:张瑞图书法研究 / 杜锋:齐白石工笔草虫研究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荣宝斋珍藏重量级书画,到底有多牛?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