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致力传播美好的艺术。

宋代泥塑摩喝乐持莲童子

艺术新闻 艺微客 499浏览 0评论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在汉魏之际确立之后,一直到唐代,其节日活动主要是以拜星乞巧为主,相沿成习,未有大变。但到了宋代,七夕风俗却大为改观,不仅节日气氛空前热闹,而且出现了众多前所未有的节物,如泥孩儿摩喝乐、谷板、种生等。尤其是摩喝乐,更是令宋代官民趋之若狂。

  如图所示是一件宋代泥塑摩喝乐持莲童子。童子高约5厘米,坦胸露乳,面部和衣纹线条简洁而流畅,且显得力道十足。童子右手持莲,憨态可掬,整体造型浑朴稚拙。

  泥塑摩喝乐首创于宋。这种造型在宋代出现的起因,如今专家说法不一。一说与佛教有关。将其称作“磨喝乐”或“摩睺罗”,是借用佛教天龙八部之一大蟒神“摩呼罗伽”的梵文音译;一说与“化生”习俗有关,元代僧人圆至注引《唐岁时记事》:“七夕俗以蜡作乳儿形,浮水中以为戏,为妇人宜子之祥,谓之化生。”还有一说,既与佛教的“莲花生子”,也与传统的“莲生贵子”说法有关。

  不管怎样,宋代非常流行“摩喝乐”。摩喝乐常见为各种造型的泥塑小娃,人物表情惟妙惟肖。供奉玩赏“磨喝乐”,成为宋代“七夕”时一种节令性风俗。《东京梦华录》载:“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叶,都人善假作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又,少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吴自牧在《梦粱录》有书:“市井儿童手执新荷叶,效摩睺罗之状,此东都流传,至今不改。”

  由于摩喝乐广受民间喜爱,内容渐渐扩展,由传统的化生孩儿,到神佛偶像,世俗人物,奇花异兽,社会风情,应有尽有。然而,这种内涵的泛化,是否导致这一风俗渐渐走向消解?反正到了明清时期,民间求子和生育的崇拜,基本上都转移到山神娘娘(碧霞元君)、海神娘娘(妈祖)和送子观音身上去了。这样,这些古老又优美的摩喝乐在人间便渐渐消失。它体积小,多为陶土,不易久藏,故能传世者不多。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宋代泥塑摩喝乐持莲童子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