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致力传播美好的艺术。

王愿:北魏书家郑道昭其人其书

艺术新闻 艺微客 427浏览 0评论

  郑道昭(公元?~公元516年) 字僖伯,自号中岳先生,荥阳开封(今属河南)人,北魏大臣郑羲(文公)季子,北朝魏诗人、书法家。史称郑道昭“少而好学,博览群言,……博学经书,才冠秘颖。”工书法,善正书,擘窠书尤佳,格韵高秀,体势高逸,很是耐看。魏孝文帝时始为官,历任秘书郎、秘书丞兼中书侍郎、中书郎、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监祭酒、秘书监、荥阳邑中正,永平年间出任光州刺史兼平东将军。任职期间,以政为官,崇尚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不任威刑,政务宽厚,以教化和培养人才为己任,很受百姓拥戴。死后追赠镇北将军、相州刺史,谥号文恭。

  在北朝文学开始兴起之际,郑道昭是一位较有成就的诗人。政余闲暇时间,他流连山水,钟情自然。其诗长于写景,稍染高古清拔之气,风格与南朝的谢灵运和鲍照相近。《魏书·郑羲附道昭传》说他“好为诗赋,凡数十篇”,但今仅存诗4首,文3篇。辑入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诗如《与道俗□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峰山论经书》的“双阙承汉开,绝□虹萦□,涧□禽朝迷,窦狭鸟过亟。”《登云峰山观海岛》中的“山游悦遥赏,观沧眺白沙”。今存他的3篇文章中,有两篇是章表。

  郑道昭修身养性,喜好炼气化丹,曾于延昌元年(公元512年)在莱州大基山依向东、西、南、北、中处设“青烟寺”、“白云堂”、“宋阳台”、“玄灵宫”、“中明坛”炼气之处,并刻字以志,还做了一首《置仙坛诗》题刻于壁。从此,莱州云峰山、大基山光彩大增,名扬四海。熠熠生辉的石刻,使海内外众多游人墨客向往。

  南北朝,是一个大动荡大变化的时代,朝代更迭,民族交融,人们思想活跃,文学艺术呈现出自春秋战国以来的第二个兴盛期。作为文字艺术的书法也逐渐地从汉隶向楷书转变,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魏碑”体。郑道昭所书的魏碑石刻在我国书法艺术和文字研究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书法艺术造诣上,冠群家之首。书刻于青州、光州二州山崖的众多题刻总称“云峰刻石”(包括掖县的云峰山、大基山,平度县的天柱山,益都县的玲珑山)。清嘉庆、道光年间山东云峰山、天柱山等处,发现郑道昭书刻四十多处,成为北魏书法艺术的三大宝库之一。其中以《郑文公上碑》、《郑文公下碑》、《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等摩崖刻石最为著名。

  《郑文公碑》是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郑道昭为了纪念其父郑羲所刻,又称《郑羲碑》。开始刻在天柱山巅,后来发现掖县南方云峰山的石质较佳,又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称为上碑,字比较小,因为石质较差,字多模糊;第二次刻的便称为下碑,字稍大,且也精晰,历来所称下碑为《郑文公碑》。碑名全称为《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碑额楷书题为“荥阳郑文公之碑”。碑面纵12.66米,横3.61米,计51行,每行29字。《郑文公碑》传无宋拓本,直至清阮元亲临摹拓,且考订为郑道昭的作品后才受到重视。此碑是魏碑楷书的最佳范本。

  此碑书法下笔多用中锋,笔行跌宕起伏,起落转折,处处着实;间用侧锋取势,忽而峻发平铺,既有锋芒外耀,尤多筋骨内含。妙在方圆并用,不方不圆,亦方亦圆,或体方而用圆,或用方而体圆。故能给人以结体宽博,笔力雄强的感受。通研此碑,可得两大主要特征:一、内含“篆引之势”、“隶分之韵”、“草行之情”。这是从碑中书法用笔与结字之妙得来。用笔多圆含篆意,多纵横富草情,但提按轻重变化不明显。结字宽厚,点画舒展,字势波折,隶韵十足。清代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又说此碑“有云鹤海鸥之态”。 近代著名书家沈尹默先生则谓:“通观全碑,但觉气象渊穆雍容,骨势开张洞达,若逐字空之,则宽和而谨束,平实而峻肆,朴茂而疏宕,沉雄而清丽,极正书之能事。”二、势强力重,雄浑开张。此碑的风格与南方《瘗鹤铭》相似,而且同是摩崖书。碑中字字规整安稳,血脉相通,有如抛砖掷石,气势宏伟,动人心魄。

  北魏正书摩崖刻石群。永平中郑道昭尝登云峰山、天柱山、大基山等名山大川游览唱酬,足迹所至,辄书碑题诗于崖石上,其书闲雅简淡,浑穆而有篆隶遗韵,为北魏著名碑刻。 然因椎拓不易,流传较少。

  北魏郑道昭书。石在山东莱县云峰山,自古传拓多作《观海岛诗》,字势宽大,有笔意。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把郑道昭云峰刻石42种列于“妙品”上。称“云峰山刻石,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

  玲珑山魏碑石刻,与莱州、平度的郑文公碑并称“魏碑三奇”,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有着重要的价值,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郑道昭在玲珑山留下一处题刻称为《白驹谷题名》,字体最大,也最为知名。

  这十九个径尺大字,笔笔银钩铁划,折如刀戟,雄建孔武,力透山石,笔意苍老,端雅可爱,最受后人推崇。“雄冠魏碑一成风,白驹笔走似飞龙”,这是人们谒青州玲珑山后对玲珑山书法遗迹的赞誉。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十分尊崇郑道昭。1925年,康有为曾经到过青州,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造访玲珑山,瞻仰鉴赏郑道昭留在青州的无价墨宝。近年来,众多的中外书法爱好者,尤其是日本的书法家都不远万里,专程来玲珑山瞻拜,登山越岭,不辞辛劳。

  玲珑山,山前通天洞,洞内西壁上题有:“荥阳郑道昭白云堂中解易老也”,是《白云堂题名》。

  《北峰山题名》

  玲珑山,山巅逄公祠东北处一石崖上题有:“荥阳郑道昭解衣冠处”,是《北峰山题名》。

  山顶的这两处题刻,《白云堂题名》保存完好,《北峰山题名》却由于年代久远,风雨浸蚀,祠宇毁坏,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仅有碑上半部的拓片传世,极为珍贵。

  郑道昭留在世上的40余处碑刻,在山东主要集中在青州、平度、莱州等地。在青州有3处,都在玲珑山,山顶有两处,山下有一处。以上仅为其部分书法碑刻作品。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王愿:北魏书家郑道昭其人其书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