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致力传播美好的艺术。

朱昱个展“静音” 5.21–7.12 @长征空间

艺术新闻 艺微客 501浏览 0评论



朱昱:静音


2020.5.21–7.12

长征空间,北京

朱昱在长征空间的第三次个展“静音”已开幕,观众将通过画廊升级改造后新设置的入口进入一个对称布局的空间,出入于艺术家在过去五年中所创作的20件全新作品所构成的绘画世界。

 

“静音”是艺术家的行为法则——绝对的无声作为一种选择,意味着绘画是一种拒绝系统支撑和观念佐证的实践。“静音”也是艺术家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的工作模式——如同潜水艇在深海中静默隐身,把自己变成人类科技所能探测到的世界中的一个“无”,唯有如此,才能以接近理想的状态完成它的使命。因此,“静音”也是一个拒绝文字和声音的展览——它不会提供艺术家自述、评论人阐释、展览标签、或是任何其他形式的展览指示。

 

但这个展览的确以近乎赤裸的方式呈现了艺术家过去五年的工作,以惯被称为绘画的这种形态。展出的作品包括一张近期自画像、一组静物和几个人物姿态的局部。构成展览主体的静物,有盛于平盘上的单颗或几颗心脏——是血与肉的本质,表面却呈现冰冷的金属质感;一组金属质感的盘子,上面残留着香烟燃烧后的灰烬——作为物质和时间的双重剩余,为时空的变换提供了着陆点,弹指一挥间形成深邃的宇宙;成对出现的空白瓷盘,对称地居于画面的左右——圆盘的形体在月光般朦胧的感性中变换虚实。



朱昱,《2015-2020 30》

2019,布面油画,40 x 30 cm



在朱昱的工作中,绘画是行为,也是实验,但不是图像,也不是观念。作品与观者的沟通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基于个人的观感,而个体经验间的阻隔——通常表现为观者见到作品时产生的疑惑和抵抗——正是艺术的唯一性与自由的证明。实际上,对朱昱来说,艺术家的一切早在出生前就已经被上帝安排好了,他一生的艺术实践就是在寻找那个被上帝赋予的唯一性。以“唯一性”为核心,朱昱拒绝了所有标准话术,排除了人们对共享经验和共同标准的依赖。

 

配合朱昱2020年个展“静音”,长征空间全新开设的艺术家研究室也将同时启用,以一部特殊的印刷品展示朱昱以往的绘画——一张连续的拉页,呈现出一条由艺术家过去的所有绘画所组成的河流。在这里,朱昱的画成了一组物证、一个“案件”。此物是研究者和策展人刘畑基于朱昱的工作而构思创作的特别项目《A Case》的组成部分。

展览现场

“朱昱:静音”展览现场,长征空间,2020



关于艺术家



朱昱(1970)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是90年代观念艺术的先驱之一。无论是他贯穿艺术生涯的绘画实践、观念作品或是早期的行为作品,其所探索的艺术语言都很难找到类似的参照去进行归类。对当代艺术语言独立性的思考及深入探讨,才是朱昱身为艺术家工作的目的。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00年代初期,朱昱的创作形式以行为艺术作品为主;而后他进行了一系列以艺术方案进行的创作,例如作品《为联合国成员国所作的192个艺术方案》(2007)将全球化、人文地理、社会、经济、宗教等等这些内容和符号在一个个框架中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可以任意在任何国家中展开创作形成方案,以看似轻松幽默的态度对当代观念艺术的工作方法进行调侃和反思。

2001年的《献祭》成为朱昱自2004年开始呈现其绘画工作的楔子,《献祭》行为现场遗留下的餐盘,成为与高度主观的油画作品《剩餐01》(2004)的视觉连接点。朱昱的绘画并非对静物的简单描绘或研究理解,艺术家在此更多的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身体力行从观念、技法、视觉语言、观看方法等不同角度去探索绘画的本质。自“剩餐”系列,朱昱持续深入在绘画语言上的研究至今已逾十五年,创作了“茶渍”、“石子”、“痕迹”以及2020年个展“静音”的全新作品等。朱昱的绘画试图回避社会隐喻性,从严格的批判实践中提炼出个体经验的阻隔,以再现其艺术的自由与唯一性。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朱昱个展“静音” 5.21–7.12 @长征空间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