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艺术(三) 13.wav 00:00 15:00
1957年,汉密尔顿为“波普”下了定义,即:“流行的,易逝的,随意的,廉价的,批量的,年轻人的,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大商业的。”
波普是英语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与通俗。缘起于英国一个艺术社团。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由批评家劳伦斯.阿洛维(Laurence Alloway)酌定。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其中展出了理查德·汉密尔顿的一副拼贴画《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被视为波普艺术的开山之作,他本人也被奉为了“波普艺术之父”。
【英】理查德•汉密尔顿 1922-2011《是什么是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迷人》拼贴 1956 德国图宾根艺术馆
我们今天进入到了一个自媒体时代,每一个都可以有自己的展示方式,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方式越泛滥它的质量越差,甚至很多时候会影响到社会风气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取向,这种方式就相当于波普艺术,重要的不是展示什么而是传播。
有的时候我们看一段视频让人觉得无聊至极,但是它的点击率非常大,波普艺术就是这样不是展示什么,而是产生一种轰动的传播效益。从广义上讲,我们今天的自媒体时代就是个人主义波普艺术的泛滥时代。
波普艺术不是阳春白雪,不是传统意义上美的代言,只是现代人自我表达观点的一种手段。在当年这种手段被大量的艺术家垄断,因为过去很多人不懂艺术不能表达自己。
在今天的自媒体时代,实际上我们生活的也是一个后波普时代,每一个人更加看重的不是我要表达什么,而是我表达的权力,以及我表达出来之后对社会的影响和传播度。今天那些所谓的网红,实际上就相当于过去的这些波普艺术家一样,而且这个波普艺术背后一定有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来运作。当年的安迪·沃霍尔、利希滕斯坦都是靠这样的手段迅速地成为了流行大师。
《是什么是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迷人》是波普艺术当中的一幅开山之作,用拼贴和手绘的方式来完成,它不是在提问,它是在表现。
英国伦敦“白教堂画廊” 1956年首届独立小组
( Independent Group) 展览——“这是明天”
英国的波普艺术最直接的孕育来自独立艺术家小组(independent group)。独立小组是一群兴趣相投的艺术家在1952年自发组成的。独立小组是一群兴趣相投的艺术家在1952年自发组成的。这些艺术家年龄相近,具有相似社会生活经历和兴趣,大龄大多在30岁左右。独立小组艺术家来源广泛,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艺术院校在职教师、建筑师、音乐家和平面设计师等都有。这场独立小组1956 年的展览被普遍认知为战后英国艺术的里程碑意义的展览。
他们的展览口号是“一场对墨守成规的感官反应进行超越的公众教育。”
达达艺术的定位是为了推翻艺术,他们不强调让大众接受艺术的教化,他们甚至认为艺术没有教化的功能,而这个独立小组不一样,他们认为达达艺术首先要解决人们艺术普及的问题,所以这两个小组有不同。达达艺术重在破坏,而像这样的小组重在有一定的建设性。
这个就是展览的海报,当时这个展览感觉像一个家具卖场,有大量的装置、平面招贴类似于建筑和设计类的作品。
波普艺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迅速在英国开始兴起,到了60年代在美国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有群众基础的或者有社会效应的一种艺术,就是我们所谓的波普艺术,但是波普艺术的源头是在英国。
这是汉密尔顿一个特别经典的设计,1968年为甲壳虫乐队的白唱片设计的封面和海报,这个唱片的设计到今天都是一个特别经典的作品。
【英】 R•汉密尔顿 《室内 II》
照片综合拼贴 1964 伦敦泰特画廊
这幅作品也是室内空空荡荡的,只有一些拼贴的微波炉、电视、转椅,与我们今天人的生活环境感觉很像,今天我们进入写字楼到公司都是这种感觉,越来越简洁,越来越空荡,可能这也是代表了当时的一种设计潮流主线的发展,但是到六七十年代,这种简洁的设计理念很多西方人也不能完全接受,但是我们今天再回看的话,你会觉得汉密尔顿这样的人,包括像我们讲到的所有大师,他们在思想上、在实践上是有前瞻性的。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
您有什么问题或者不明白的吗?
欢迎下方留言
我们将会集中时间请琢玉老师为您一一解答
欢迎和琢玉老师互动哟!
下节课见
关注“得艺artplus”公众号,文章下方留言并获得精选者,我们会不定期送出小礼品哦!精 彩 课 程 还 在 继 续
往 | 期 | 汇 | 总
点“在看”,提速更新 ↓ ↓ ↓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琢玉来了 | 艺术的力量:西方艺术史 ·二十世纪艺术三(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