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致力传播美好的艺术。

精典赏析 | 明 •《牡丹亭还魂记》

艺术新闻 艺微客 428浏览 0评论

卢平/《还魂记 》/2014年复刻

     

      北京国家图书馆馆藏《牡丹亭还魂记》为万历年间镌刻本,系黄凤、黄端甫、黄吉甫等徽派木刻名匠合刻的古代图籍,原本绘刻俱佳,反映了徽派刻技之妙,是明代杭州地区版画的代表作品。乾隆十五年(1750年)冰丝馆重雕本和民国年间暖红室翻刻本,均不及原本神貌。

关于《牡丹亭还魂记》的复刻与研究

卢平

      我这次翻刻的是该书的第十七页和第二十页的图画内容,其中十七页有清楚的署名“吉甫”字样,确切说明该画属名工黄吉甫所刻。这两张画整体观感富丽完美,人物生动传情。细观之则用线细腻多变,刀刻纤丽流畅,充分体现了徽派歙工的繁复细密、富丽精雅的版刻风范。两幅画中的楼台殿阁,庭院回廊多以直线来表现,线条排列匀称纤细,分布疏密有致。我在复制这些局部时,以“伐刀”为主,走刀稳健且一气呵成,以“挑刀”为辅,劲挺利落,做到线条流畅,不失原作风味。画中的细小窗格无疑是画中刻制十分精到的地方,两幅画是以不同的样式来表现的,因此在用刀时,所用刀法也就有所不同。第十七页画中的方格较简单写意,但下刀过深,会将线条挤掉,我在复制这些局部时行刀尽量轻刀浅刻,慢“伐”巧“挑”。而第二十页面中的窗格,是以一个个小方格相组合,排列非常工整,在刻制这部分时,我一般先刻去方格中的“明瓦”部分,然后从方格外围一排排刻出方格线。这样的刻法方能使所刻方格大小匀称,排列齐整,从而很好的复制出原作的本来韵味。

     画中的草木花树,用笔多变。刀刻变化细微,苍劲而不失圆润,粗细兼得而生机盎然。这部分刻来感觉很顺畅,“伐”“挑”轻松,顿挫有度中凸显原作的机巧精工。最为精彩的当属画中的人物部分。两幅画中的人物精细入微,圆润灵动,在复制时具有相当难度。因此在复制这部分时,我首先要认真揣摩原作,然后在刻制时,先静心调气,作到气匀、眼清、神定方可开始运刀。在具体行刀时则要缓慢,要轻刻细雕,循序渐进,方能得心应手。

更多内容请关注 广东省现代水印版画研究院 公众号

官网:gdmwp.com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艺术百科全书

转载请注明:艺微客 » 精典赏析 | 明 •《牡丹亭还魂记》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